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石新闻

黄石市稻虾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7日09:43 来源: 黄石日报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近年来,稻虾共作产业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小龙虾供不应求,稻虾共作的大米因无污染备受市场追捧,种养户钱袋子越来越鼓。然而进入2019年后,因市场波动,部分新种养殖户“首战失利”。

面对这样的市场行情,我市稻虾产业形势如何?农民收益何在?未来稻虾产业又该如何推进?针对系列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人员开展调研,科学研判我市稻虾产业面临的形势和困境,并针对当前问题寻求高质量发展之策。

稻虾产业形势:成效明显,有喜有忧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部门创新思路,谋划产业,依托农业产业协会,组建稻虾产业联盟,从两年的运行情况来看,联盟发挥牵头引领作用,通过产业聚集、资源共享、技术共谋等举措,全市稻虾共作面积迅速扩大,种养水平迅速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品牌意识、种养规模已经形成。据统计,2017年,我市种养面积由2016年1.9万亩发展到4.6万亩,2018年全市稻虾面积达到10.6万亩,发展速度之快,推进方式之新,辐射带动之强均属历史罕见,全市稻虾产业呈现出“稻丰虾肥、稳粮增收”的可喜态势。

但是,经历去年的虾价大涨,2019年春,虾苗和虾料价格上涨,虾价却下跌,我市虾农在市场博弈中喜忧参半。喜的是市场价格虽有所波动,但仍属正常可控范围,去年小龙虾每斤均价16—23元,今年大约在12—18元,联盟大部分虾农所售龙虾因质量佳、个体重,价格依然坚挺,再次盈利。忧的是新种养殖户出现亏损,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作为“新手”一时难以掌握养殖技术,少数虾农既不愿加入联盟,又不听从联盟的技术指导,养殖的龙虾质量差、价格低、产量低,导致出现亏损;二是因本地虾苗供应不足,部分新养殖户从鄂州、潜江等地购买虾苗,而今年虾苗价格上涨5成,加之长途运输,增加虾苗死亡风险,让今年新养殖户利润减少;三是少数商贩向新养殖户推销廉价劣质饲料,虽然农业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但少数坑农害农行为仍有发生。

发展瓶颈: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稻虾共作”发展势头强劲,但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盲目跟风的过热、供需失衡等等多重因素叠加,发展过程累积了一些问题,影响产业发展。表现在:

产业基础偏弱。一是虾苗繁育滞后。苗种是支撑产业的基础,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发展迅速,本地虾苗繁育、供应矛盾突出,需要大量外购,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和风险;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稻虾基地水、电、路等设施不完善,一些地方水利设施陈旧老化,沟渠不畅、产地不集中,生产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三是气候隐患制约发展。若遇洪涝灾害、干旱热害,生产基地抵御自然气候灾害的能力较弱,制约了产业发展。

产业链条偏短。一是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目前我市稻虾种养企业多,加工企业少,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能上连市场,下连农户,带动稻虾产业发展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二是龙虾品牌创建相对滞后。小龙虾产量上去了,但质量不高,尚无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在虾稻米开发上,因投入有限,目前仅停留在品牌创建阶段 ;三是产业融合机制不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善。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目前稻田综合种养职业农民严重不足,一是传统水稻种植从业者对小龙虾养殖接触少,缺乏必要的水产养殖知识和技术;二是水产养殖单位,重水产轻水稻,缺乏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难以保证综合效益;三是经营生产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和知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产品安全控制能力有限。

发展前景:优势明显,“钱景”看好

黄石地处长江中游南岸,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我市小龙虾市场供不应求,消费需求升级,发展空间较大,稻虾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是资源条件好。黄石市地处长江中下游,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现有水田89万亩,近50万亩适宜开展“稻虾共作”。我们有着优质的水资源优势,发展龙虾产业条件好。二是市场潜力大。小龙虾市场需求旺盛,“稻虾共作”产出的生态虾、生态稻米,因其品质好、消费旺,市场阔。三是经济效益高。近年来,小龙虾价格一路飙升,从5元/斤涨到20元/斤,体大品质好的龙虾甚至达到60元/斤,虾稻共作每亩可增收4000元以上。

发展举措:立足科技、融合发展

稻虾共作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虾粮双赢、生态双收,既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们不能因出现问题就退缩不前,而应精准解题,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抓种养大户,促规模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基本模式,要做大做强“稻虾共作”,必须依靠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据统计,我市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2000多户,面积达40多万亩。必须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使其成为“稻虾共作”的主力军,促进“稻虾共作”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抓科技创新,促生产水平提高。发展“稻虾共作”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激发稻虾产业的发展活力,突出抓好“稻”和“虾”的品种培育和引进,着力推广优质新品种、现代种养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积极与科研院所对接,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抓品牌创建,促产业提档升级。树立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全力打造我市“虾稻米”和“泉水虾”品牌。在源头上,引导经营者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确保原料品质和安全;在生产上,加强稻和虾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促进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合作,衍生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在市场推广上,要挖掘稻、虾及其副产品的品牌价值,整合全市稻田综合种养产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和“拳头效应”,立足湖北,着眼全国,创建地方虾稻品牌,让农民借助品牌增收。

抓三产融合,促综合效益提升。发展“稻虾共作”产业,不仅仅要培育稻虾产业,更重要的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产夯基础,扩大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范围;二产促加工,挖掘小龙虾和虾稻米产业链上的附加产值,把稻虾产业由传统农业带向现代高新产业;三产强服务,组织餐饮、冷链、电商等企业参与,办小龙虾节会、虾稻米节会等农旅节会,发展小龙虾餐饮店和稻虾电商,形成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转化、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三产融合”产业链条。

(作者黄学杰 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责任编辑:吕鉴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