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荒田种湘莲,屋后荒山变果林。盛夏时节,沿着弯弯曲曲的通村公路走进大冶市还地桥镇山庄村石头咀湾,沿线最美的风景,当属于那连成一片的荷田了。村前被绿荷包围,村后则被青山环绕。山上栽满了果树,绿意葱茏;山脚下,村庄旁散布着几口不规则的鱼塘,偶有垂钓者在遮阳伞下怡然自乐。间隔的菜地上,栽种有茄子、丝瓜等蔬菜。
曾经一片荒芜的石头咀湾,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生态家园,这得归功于4年前,27名平均年龄仅23岁的打工青年自愿入股成立专业种养殖合作社,打造组级集体农场。
为支持伢们创业
农户零租金流转土地
“荒山栽果树,荒田植湘莲,荒地种蔬菜,荒塘养鱼儿,几年时间,我们湾子的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38岁的胡宏伟是大冶市聚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是土生土长的石头咀湾人。2015年4月份成立“聚农”合作社,他是发起人之一。对于家乡近几年来的变化,他既是见证者也是践行者。胡宏伟说,取名“聚农”,有两个意思,一是把农民聚齐一起做点事业,二是谐音“巨龙”寓意合作社将来发展壮大。
2015年春节期间,石头咀湾27名在外打工的青年回乡聚在一起,在3个发起人的倡议下,大家一致同意,以“众筹”的形式成立一家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美化村庄环境,彻底改变石头咀湾多年来“脏乱差”的形象。
你一万,我两万,27个股东以自愿的方式,很快筹得资金31万元,交由发起人管理。4月份,合作社正式成立,在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流转了近300亩土地。
当时,27名股东中属38岁的发起人胡宏伟年龄最大,而最小的股东只有19岁,平均年龄在23岁。“都是本湾的伢想合伙做点事业,租金暂时就不要了。”石头咀湾理事会会长胡红兵至今记得,当初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土地流转事宜,所有流转户表示,伢们创业不易,三年之内就不收租金了,待见效益以后再说。
平时网上办公决策
除夕夜召开股东大会
土地有了,做点什么合适呢?起初,胡红兵和胡宏伟等理事会成员去安徽考察,然而以石头山著称的石头咀湾山地,不适合种植中药材。后来考察了阳新军垦农场,决定还是以栽种经济林木为主,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放养土鸡,种植西瓜、大蒜、黄豆等。流转的50多亩荒田,全部种植湘莲。闲置多年的鱼塘也利用起来,投放四大家鱼,并将塘边环境整治,设置垂钓平台。
如今4年过去了,水蜜桃、爱媛28、枣子、金钱橘、红柚、油茶等经济林木已经成材,有的已经试花挂果,但还没达到丰产期。胡宏伟说,目前初见效益的是湘莲基地。除了有些游客来采摘莲蓬外,大部分的莲蓬由基地请打零工的村民采摘后,晒干,卖给收购者。再就是出售土鸡。一年下来,有个几万元的收入,收入用来投入扩大再生产。
27名股东绝大部分还是在外打工,合作社由3个经常在家的股东管理,胡宏伟就是其中之一。股东之间建有一个微信工作群,但凡基地有大小事情,在群里公布征求意见,由大家共同讨论决定。每年除夕之夜,股东们会聚集在一起,听取合作社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和收支明细报表,然后集体决策明年的工作重点。胡红兵说,至今,没有一个股东退股。
以改善环境为目的
集群效应值得期待
4年过去了,基地的经济苗木还没达到丰产期,还没怎么见到效益,这是为什么呢?胡宏伟说,他们在管理上,从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催生果树、果实,“就是让它们原生态自然成长,长出绿色健康食品。”同样,林间放养的土鸡不喂任何饲料,喂食玉米和大麦;鱼塘里的鱼儿,喂食青草和大麦;地上生长的野草,全靠人工清理,也不使用除草剂。
胡宏伟说,事关舌尖上的安全,就是事关果农的人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也是当初合作社成立之初,27名股东达成的共识。“赚钱是次要的,关键是让家乡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胡红兵说,在外打工的股东们,非常关心集体农场的建设情况,他们都期待农场发展壮大后,能尽快回乡居住,就近打工就业。
胡宏伟现在既是合作社社长,也是一名村干部。对于未来的发展,他充满信心。他认为,虽然生态农业投资大,见效慢,但抱团取暖的合作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压力小了许多。而且,基地坚持原生态种养农产品,品质好,市场前景广阔。
“这是我们村第一个试验田,我们力争把它做大做强。”山庄村支部书记、主任胡金龙表示,石头咀湾27名青年自愿入股打造集体农场,这是一种创业创新的新模式,已引起该村其他7个村民小组的高度关注,有的已在跃跃欲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该村会涌现出更多像石头咀湾这样的特色集体农场。
(东楚晚报记者 朱世杰 实习生 石琪隆 通讯员 叶光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