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国雄
树立榜样典型 推进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湖北职院精神,得到全校教职工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学校先后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谭之平,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魏迪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技能名师胡翔云,湖北师德先进个人杨运秀,最美青年教师朱志强,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程小萍,捐髓救人的最美教师、感动孝感人物余志凌等先进典型,形成了“道德群星”。身边的榜样不断激励着广大教师崇德向善、创先争优,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大大增强。
深入推进孝德育人特色文化背景下的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挖掘培育各级各类师生典型,提升孝德感恩敬业等正能量事迹的校内外影响力。加强孝德育人特色文化课题研究,为学校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为地方区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繁荣作出贡献。推进孝德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孝德文化与学校专业建设、社团文化活动相融合,孝德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时代文化精神相融合。实施了“四季感恩·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方略,推进“一院一品、一处室一特色”创新项目。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政策指导下,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培养链与产业链对接,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互动发展。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开展“七合一”专业剖析与诊改,建立了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农用装备技术等5个专业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全科乡村助理医师”方向,在护理专业开设养老护理方向,对接孝昌教育精准扶贫,深化校地合作,积极拓展一村多名大学生项目和全科助理乡村医生培养项目,计划用5年的时间为孝感市培养3600名紧缺人才,2018年招生278人;与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康复医院、勤威公司、祥旭公司、龙腾电子公司、久保田公司等16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深化了与已有的287家企业的合作,遴选了泰森建设集团公司等13家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
探索现代学徒制 突出能力培养
按照计划推进建筑工程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计算机技术、康复医疗技术4个专业的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入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了学校招生录取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校企互聘共用、业绩互认机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互聘共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初步探索形成了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育人模式,申报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建立校企联合党支部,将党建工作向合作企业延伸,“学生走到哪儿,党建工作跟到哪儿”党建工作的创新,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中期检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持续开展实效课堂行动
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建了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成立了素质教育中心,全面整合资源,构建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认真贯彻教育部第41号令,修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将创新创业、发明创造、论文等纳入学分,推行素质教育学分制。深度挖掘中华孝文化精髓,打造“四季感恩·校园文化”品牌,持续开展了16届感恩教育典型评选与表彰活动,形成浓郁孝文化氛围;通过现代企业文化熏陶和培养,培育学生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质;各专业均开设有《心理与拓展》课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参加了省示范中心的考核,开发创新创业课程2门。
严格课堂教学管理,落实听课巡课制度,每月开展全校性的课堂全面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实行“一检查四考核” 。2018年学校学生课堂平均出勤率96.51%,比2017年高出3.05个百分点,课堂的抬头率达99.5%;实行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每月公布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督促学生不满意的老师,及时诊改影响课堂实效的问题和现象;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评教结果作为考核教师质量和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率2018年为93.45%;开展“教学优质奖”评选,持续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听课评课活动,树立实效课堂典型;严格成绩管理,实行学业预警,实行结业制度,实施“三证四合格”毕业出口认证,严把毕业出口关,为实效课堂增加学习压力,实效课堂行动案例参展2018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与此同时,2018年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成立中德合作双元制旅游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启动了中德合作双元制旅游人才培养项目,并招收了第一批留学生。为留学生精心制定培养计划,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国际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通讯员 曾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