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杨辉 通讯员李红)想必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发现,剧中某些文人雅士和王公贵族总喜欢拿一把扇子在手中或把玩或耍帅。那么古代人为什么都喜欢拿着一把折扇呢?折扇上的书画又有什么考究呢?
近日,荆州博物馆举办了“清风徐来”嘉兴博物馆藏扇面书画展,解密一把把折扇背后的文化秘密。
明代以前,以羽扇、竹扇和纨扇(又称团扇)居多;明代时,折扇开始逐渐流行,制扇作坊遍布各地,扇面书画盛行;到了清代,折扇迎来了大发展,折扇因其折叠便携和扇面美观、扇骨精致的妙处常为文人雅士携带,又因其纳凉遮阴的作用在古人中颇受欢迎,它不仅是一种用以生风取凉的工具,而且成了一种艺术品,一种身份、地位、品味的象征,一种社会角色的道具。
在荆州博物馆临时展厅内,共展出了40余把由嘉兴博物馆遴选的书画折扇,都是以“海派四杰”任颐、吴昌硕、虚谷、蒲华为代表的海上画派时期扇面书画精品。
海上画派,是国画画派之一,又称“海派”,或“沪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从事绘画创作。在展厅中央的展柜中,一把折扇上的老圃秋容图,便是晚清明国时期的“海派四杰”之一蒲华的真迹。
一把把小小的折扇从取料到成扇要经过晒、煮、闷、削、锯、磨等四十多道工序。而在扇面上作画也因为扇面纸的工艺加工原因,极不容易上色,扇面凹凸折痕,因此扇面书画一定要一气呵成。书画家们在扇面这一方寸之地上谋篇布局,书画相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极尽书画之神韵,给观众们带来了一缕书卷清风。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会持续三个月,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荆州博物馆领略一下折扇艺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