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和讨论时高论迭出。在众多“好声音”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一个热词——治污降霾。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我市2019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力争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让百姓出门少戴口罩、多见蓝天”,当这一目标从市长口中说出,与会者无不在心里为政府这一惠民决策“打call”。
“睁眼,霾在眼前;闭眼,霾在鼻尖”,虽是网友戏谑之言,但荆门人民身处“霾伏”之中是不争的事实,仅2018年12月,气象部门就发出了3次重污染天气预警。雾霾频现,市民久受其害,口罩几成出行必备。
雾霾肆虐何时是个头?人们对治污降霾的呼声日盛,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亟需治理已成共识。
客观地说,雾霾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雾霾的形成非一日之寒,雾霾的治理亦非朝夕之功。今天,政府决策再发力,80%的“蓝天指标”已经给出,要完成这一任务确实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消灭过去生产生活欠下的“环境债务”与控制未来经济发展造成的新增污染,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必须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不动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懈怠;另一方面,须“多路包抄”,燃煤、扬尘等工业污染要限,机动车尾气排放、秸秆焚烧等也要抓,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等同样不能放过。
更为关键的是,治污降霾不能只靠政府唱“独角戏”,重在聚力而行,有必要把这80%的指标刚性化,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并纳入各级政府及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对完不成的坚决问责。毕竟社会各界的参与联动,才是治污降霾最深层次的力量。
(驻两会报道组记者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