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四机钻机在俄罗斯井场作业。(四机公司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罗序文李光正通讯员肖晓波付喜艳
出荆州古城新南门往西,有条“四机路”,两边公园、菜场、体育馆、医院等公共设施,无一不打上“四机”字样,就连社保、就业、警务室等政府派出机构也都以“四机社区”冠名。
在四机路上,有一家知名的石油装备企业、一个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一个连续1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的产业集群!
“四机”创新,站上同行之巅
“四机”,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简称,是荆州石油装备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公司经理王庆群对企业历史如数家珍:1941年始建于甘肃兰州,1969年参加江汉油田会战,南下荆州,更名为第四机械厂,1980年转产石油机械。
为了适应市场,“四机”先后引进美国7项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开发出几十种不同型号的抽油机等装备。1992年,“四机”与美国赛瓦公司合资成立四机赛瓦,及时跟踪国际前沿技术的窗口。
通过自研与“借脑”,“四机”技术开始井喷,先后研制出800型、1000型、1800型、2000型、2500型五个级别的压裂机组,用10年走完世界同行百年的发展道路。
2500型是世界“头胎”,“四机”借此站上世界同行之巅。“四机”并不满足,3000型提上日程。历时5年,终于研制成功。
与2500型相比,3000型功率大了500马力,体积和重量却不变,作业效率提高4倍。在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开采中,“四机”3000型压裂车比其他压裂车工作效率高出20%以上,易损件寿命提高20%以上,创下功率最大、连续作业时间最长等多项纪录。
公司压裂设备首席工程师吴汉川介绍,“四机”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项目50余个,拥有专利200多项,掌握30多项核心技术,覆盖钻井和采油两大工程领域,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四机”固井压裂设备销量占国内70%以上,一直独占鳌头,连续多年占据国际20%以上份额,位居世界第三。
企业裂变,孵化一个集群
“四机”发展壮大同时,孵出一个产业集群。
王庆群介绍,2001年国有企业改制,“四机”就像母鸡孵小鸡一样,先后裂变出江汉建机、湖北四钻等12家改制企业。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一些为“四机”配套服务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向园区扎堆,江汉众力、龙创机械、中盛石油机械争相入园,如今骨干企业增至58家,外协企业200余家,产业工人2万多名,生产钻修井设备、固井压裂设备、高压流体控制元件等10大系列400多个品种,销往北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成为国家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这个集群卧虎藏龙。除了“四机”是国家级隐形冠军外,四机赛瓦是我省隐形冠军示范企业,江汉建机、江汉众力等是科技小巨人企业。2018年,该集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各类专利540余件,获得国际国内各类技术认证70余项。
四机赛瓦公司副总经理杨章宁介绍,企业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数量148项,掌握石油钻采设备自动控制等核心技术,很多产品一研制出来,国际同类产品价格应声下跌。页岩气开采关键设备“桥塞”,过去主要从美国进口,单价15万元,每口井需要15个,经常被“卡脖子”。2016年,四机赛瓦生产的“桥塞”各项指标优于美国产品,价格低,美国公司反过来购买四机赛瓦产品。
荆州区经信局局长刘晓宁介绍,2006年,荆州区形成以“四机”、四机赛瓦为龙头,湖北四钻、江汉建机等企业为骨干的石油装备产业集群。2007年,该集群被纳入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迄今已经连续12年入选省重点产业集群。2018年,集群产值过百亿元,占到荆州区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政府扶持,打造石油科技城
早在2001年,荆州市就提出“把石油装备作为大产业发展”,给企业修路建厂房,吸引配套企业进园区。多年来,市区两级政府都积极支持产业做大做强。
刘晓宁介绍,2017年荆州区争取3.05亿元支持集群31家企业,2018年筹集1.6亿元缓解14家企业资金压力,并引进6家企业补强产业链。
2018年,荆州市提出:“打造石油科技城。”
刘晓宁认为,荆州既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又有科研实力较强的长江大学石油学院,还有规模较大的职业技术学院,产业、科技、人才等要素基本具备,有条件打造石油科技城。
目前,市区两级政府正在与长江大学商讨相关合作。2018年荆州区编制完成《石油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还与四机公司共同成立石油装备产业发展小组,落实具体措施。“产城融合,校企合作,荆州石油科技城指日可待。”刘晓宁说,石油科技城将纳入荆州市级战略,相信这个梦想很快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