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荆江大堤上郁郁葱葱的防护林。(资料图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历时4年多,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主体完工,汛期防洪保安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4月2日,记者沿荆江大堤行驶几十公里看到,堤顶路面平顺整洁,堤内渊塘全部填筑完毕,沿堤树木吐出新绿,生机勃勃,好一幅如诗画卷。
荆江大堤全长182.35公里,属国家一级堤防,保护范围1.8万平方公里,涉及耕地1100万亩、人口1000多万,被称为江汉平原的“生命之堤”。
据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介绍,2007年前,荆江大堤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加固,但由于设计时间早、标准低,仍存在堤身填土杂、堤基基础差、沿堤渊塘多等安全隐患。
2014年底,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开工,总投资18亿元。截至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新建防渗墙86公里,堤身灌浆121公里,填塘固基200多处,眼下还有少数工程在收尾之中。
堤防美化也是此次整治的重要内容。“现在‘一堤一路,两林护岸’的荆江大堤,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长江堤防上工作了30多年的查于清说,综合整治前,堤顶路面坑坑洼洼,房屋乱建,绿化不足。清理整治后,整个大堤变身景观带,成了沿线居民的后花园。
最深防渗墙有20多层楼高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因河段弯曲、河湖关系复杂,历史上荆江洪灾频发。
第三次大规模除险加固,给荆江大堤带来哪些变化?“建设防渗墙是此次加固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工程技术科科长邹战洪介绍,荆江大堤部分堤段,堤身填土杂,抗渗能力差,汛期容易出现渗水现象,造成管涌、散浸等险情,急需进行防渗处理。
此次加固工程,新建防渗墙86公里、144万平方米。监利姚圻垴段防渗墙最大深度85米,有20多层楼高,厚度60厘米,均创下了同类工程国内之最。“防渗墙技术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使荆江大堤管涌、散浸等险情大幅减少。”邹战洪介绍,以荆州木沉渊、监利县姚圻垴堤段为例,整治前,2007年、2012年先后发生了管涌及管涌群险情,堤身也有散浸险情。2015年6月防渗墙建成后,经过2016年至2018年汛期洪水检验,散浸、管涌险情等得到有效控制。
渊塘填盖也是此次整治的重点。2014年前,荆江大堤沿线有大小渊塘300多口,其中大渊塘19口,部分渊塘离堤脚仅50米、深达8米,一旦大堤挡水,渊塘和洪水就形成“二水夹堤”危险态势。综合整治后,荆江大堤沿线200米内、1.5米深以上的水塘已被全部填盖,“二水夹堤”的险情得以破解。“综合整治后,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信息化水平和美观度都大大提升。”邹战洪告诉湖北日报传媒记者,三次加固后,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综合运用三峡水库调蓄,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综合运用三峡水库、荆江地区蓄滞洪区、洪湖分蓄洪区等,可保障荆江河段的行洪安全,避免荆江地区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
荆江大堤三次加固
荆江大堤始建于东晋永和元年至兴宁二年间。据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对荆江大堤进行全面整修,先后进行过三次大规模加固。
一期加固工程:1974年至1983年,国家基建计划投资1.18亿元,重点进行堤岸加固和崩岸整险。
二期加固工程:1983年至2007年,投资8.52亿元,重点进行堤身加固、护岸加固以及堤防管理设施建设。
综合整治工程:2014年至2018年,投资18亿元,建设防渗墙、渊塘填盖、堤防绿化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祝华整理)(记者祝华、通讯员邓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