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当前,湖北省新一轮"三万"活动进入收尾关键阶段,省"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水利厅组织专班督办全省各地塘堰整治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轮工作,确保"三万"活动任务圆满完成。
日前,荆楚网与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日报、湖北卫视等媒体组成联合采访团,在随后为期一周的时间,深入全省各地部分塘堰整治区一线,看塘堰新貌,听百姓心声,实地感受湖北新一轮"三万"活动成果。
荆楚网消息(记者周三春)"踏破铁鞋无觅处,成功经验在宜都"省委书记李鸿忠对于宜都市"三万"活动成绩,特别是宜都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给予高度肯定。3月16日,记者团一行来到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和枝城镇洋津畈村实地采访。
图为: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公用塘
走进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村委会办公楼前,一口水面开阔的村级公用塘映入眼帘,塘堰堤脚整理规范,水面干净,岸边"水清岸绿 河畅景美"八个大字引人注目。
记者来到鸡头山村三组村民陈发明家,今年55岁的陈发明告诉记者,自己家有三亩地,主要种植柑橘和养桑蚕,离自家田最近的是一口"过水堰"。在塘堰改造和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未进行之前,这过水堰水底淤泥多,杂草也多,灌溉用的剅管堵塞,根本放不出水来。无奈之时,陈发明只能在塘堰附近自己打井取水。"那时候,要在这过水堰里洗被子,洗出来都是黄的。"陈发明讲到。
图为:塘堰改造完成前,村民为解决取水困难而自挖的水井
07年村里实行受益户产权共有,水利改革。过水堰被核定水面700平方米,灌溉田地11.37亩。根据测算,共有15户家的田地从该塘堰取水,陈发明家有0.8亩点受益于该塘堰灌溉,占7.04%。于是,在塘堰整治改造时,老陈家和其他14户一起,根据比例出资出力。由于权责分明,塘堰整理迅速见了成效。同时,政府向农户审核颁发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权属证书》,详细记载了各户的产权比例,塘堰管护事务由受益户集体协商解决。
陈发明老伴郑大珍现在是过水堰的管理责任人,每年在塘堰里养鱼,可创收一千多元,谁受益谁负责,陈发明家便负责塘堰的日常管护。
图为:村民陈发明向记者展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权属证书》,身后为改造好的过水堰
图为:“三万”活动中,宜都市枝城镇洋津畈村清淤改造后焕然一新的塘堰
在枝城镇洋津畈村,记者看到,在"三万"活动对口联系单位的筹资改造下,村民房屋门前几口大塘堰已全部完成清淤改造和塘堰护坡硬化,U型渠和涵管建设也已完成。村民曹光圣告诉记者,过去自家田地用水不能保障,还要从远处用水泵抽,得10块钱一小时。现在整治好的塘堰渠道让田地排灌自如,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曹光圣还是其中一口塘堰的管护人,负责灌水蓄水,保护水利设施和池塘清洁等等,"大家都很爱护这么好的塘堰,也很支持我" 曹光圣说。
图为:建成的U型渠 田地灌排自如
图为: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宣传牌
图为:荆楚网记者现场采访宜都市枝城镇洋津畈村曹光圣
近年来,宜都市广泛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山区丘陵特色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之路,特别是在全省"三万"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表率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肯定。
据介绍,目前宜都市"三万"活动完成投资共计2693.7万元,共整治小型农水设施1720处,其中堰塘828口、小泵站1个、沟渠311处303千米、小水池和小水窖580个,已全部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全市12 3个村全部实施了产权改革,涉及塘堰、水库等水利设施1.02万处、9.4万农户,并通过明晰产权、租赁承包、落实管养责任等形式,建立了堰塘管养长效机制。
(荆楚网记者宜都发回报道)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