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很好的机械大钟
机械大钟上的铭牌
记者夏琼 实习生万谦
前天,武汉市政府与武汉海关签署置换协议,武汉海关“搬家”、江汉关将变身博物馆。昨天,在武汉海关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本报记者走进了这座武汉人最熟悉、最亲切的建筑。
管线检修孔保存完好
江汉关保护得不错
汉口著名书法家宗彝题写的“江汉关”匾额、雪白的花岗岩台阶、48个大房间标配的精美壁炉、油漆斑驳而质地依然坚固的木质地板……80多年的岁月,掩不住这座老房子当年的风华。
海关工作人员说,文保专家已经多次来这里考察了,评价“保护得不错”,“连各类管线检修孔都保存完好”。
目前,有几百名海关工作人员在此办公。受制于文物保护,日益繁忙的业务和人员流动,这里的办公环境改善空间有限,而这也让老房子也有些吃不消。如此看来,置换、搬迁、建成博物馆,是保护和利用这栋老房子最好的办法。
专家介绍,从1924年大楼落成起直至1956年,这里一直是海关办公的场所。此后由于对外贸易形势的变化,武汉海关奉令撤销。长达24年的时间里,这座海关大楼长达24年与海关业务无缘。
1980年,武汉海关恢复,这里再度与武汉、湖北经贸发展紧紧相连。
江汉关将“修旧如旧”
博物馆建成后免费开放
昨天,武汉博物馆研究馆员、江汉关博物馆筹建处负责人向元芬告诉记者,江汉关博物馆修缮将“修旧如旧”,建成后免费开放。
向元芬介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经济贸易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商业大都会,作为武汉人引以为豪的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江汉关博物馆将着重反映武汉近代化进程,基本陈列也侧重于反映武汉经贸百年变迁。
机械钟声将回归
按“刻”报时
武汉人是听着江汉关的钟声长大的。
江汉关上的大钟原由美国生产、汉口亨达利钟表安装,最初每刻钟报时,后换成电子钟。
昨天,武汉海关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带记者爬钟楼,沿着不足一米宽的铁制楼梯爬了几圈,登上了江汉关的钟楼。
在钟楼机件室正中,一座方型玻璃罩罩住的正是赫赫有名的机械钟:古铜色的钟体保护完好,铭牌锃亮;后方不远处,如今司职报时的电子钟,如常运转。
向元芬说,钟楼将按当年大楼落成时的原貌复原,报时大钟、风向仪、瞭望信号台、关旗等,也将遵照历史一一归位,并恢复按“刻”播放与英国大本钟一样的《威斯敏斯特》报时曲。
届时,深沉、悠远的钟声将再次在这座城市上空回荡。
报关大厅
将恢复玻璃顶
向元芬说,目前的海关大楼与过去相比,变化最大的是一楼报关大厅,而未来展览的重点也在报关大厅。
这座建筑中最大的房间原来是玻璃顶的,非常通透。
为以后修旧如旧做准备,筹备组在江汉关收藏的十几卷图纸中,好不容易找出了报关大厅当年的图纸。待产权交接后,这里将严格按图纸恢复原貌。
此外,大楼的电梯已多年停用,尽管已经80多岁了,但今后也将进行内部机械维修、更换。这座外观古朴、优雅的电梯将为今后前来参观的残障人士服务。
筹建处透露
博物馆3大亮点
尽管一切还在紧张筹备中,向元芬昨天还是向记者提前透露了今后江汉关博物馆开展后的三大亮点。
亮点一:报关大厅“时光倒流”
今后,进入这里的人们将会感叹“时光倒流”:1924年民国海关的忙碌场景,工作人员和身着长袍马褂、西装革履前来报关办事的中外人士,都将“重现”。
亮点二:让观众亲近钟楼
作为最耀眼的“明星”,想让观众不看江汉关的钟楼是不可能的。考虑到参观者登钟楼的安全和钟楼的保护问题,钟楼实物将不对外开放。不过,策展方计划按一定比例建造钟楼模型,还将设计敲钟等互动活动。
亮点三:影片《海关的一天》
博物馆开展后,这里将出现一部有趣的影片《海关的一天》。故事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经贸兴旺的场景。用这种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大家,海关到底是干什么的,参观者还可体验模拟报关等活动。
“让我们共同寻找江汉关的记忆。”昨天,江汉关博物馆筹建组委托本报公开征集江汉关博物馆展品,吁请全体市民、海内外热心人士共建江汉关博物馆。
征集方向:武汉开埠以后至武汉解放这段时间、能反映武汉近代化进程的实物、照片、文献、报刊等。
征集联系方式:027-85873648 江汉关博物馆筹建处 李先生 彭先生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