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8月15日专电题:信息消费蓄势待发 释放潜力良性竞争不可少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陈俊
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带动下,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上半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电子交易总额更是将近5万亿元。国务院14日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开拓挖掘信息消费市场确属明智之举。
庞大网民群推动信息消费大幅增长
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我国网民数量已跃升至全球第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
正是得益于庞大网络消费群体,再加上移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加速发展,与信息相关的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据工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已经达到2.07万亿元,同比上涨20%,电子商务交易突破了4.98万亿元,同比增长4%。工信部部长苗圩说,信息消费已成为继房地产、汽车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等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的新应用、新产业也在不断涌现,信息消费俨然已成为GDP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引述相关测算表明,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GDP增长338亿元。
为了发挥信息消费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国务院出台的意见要求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扩大3G网络覆盖、推进三网融合、年内发放4G牌照等一系列举措。计划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
知名咨询企业赛迪顾问分析师肖俊说,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还将拉动光纤制造、网络设备、计算机和家电等相关制造业的增长,并推动有线电视、通信、广播等服务业的增长,形成很强的产业链延伸与带动效应。
消费潜力释放尚缺有效竞争机制
虽然前景光明,但我国信息消费仍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差、行业壁垒严重、消费环境不良等问题,其中最为缺乏的是有效竞争机制。业内人士表示,提升我国信息消费潜力,还缺少“临门一脚”,否则信息产业庞大的消费市场都将前功尽弃。
首先,信息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网民的需求。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李汉兵博士介绍,旨在“提网速”的光纤入户工程已经推行多年,但是由于光纤宽带成本比一般宽带要高,多数人并不接受宽带升级,导致出现“网速低、收费高”的尴尬局面,抑制了信息消费的动力。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仍以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主,虽然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制度障碍已解除,但是缺乏具体的操作政策,在国企“大佬”面前,民资无疑仍是“弱势群体”,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促进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并未出台实质性的措施给予优惠补贴,许多民营企业因无力支撑而始终不敢放开投入。”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总裁庄丹说,通信网络建设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如果没有机制保驾护航,民营资本进入信息消费市场的“玻璃门”仍难以打破。
此外,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全球网络犯罪行为蔓延情况下,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更严、网络信息监管难度增大,而信息消费的前提是信息安全。李汉兵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缺少发达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就无法铺成一张安全完整的网,信息消费就无从谈起。
成熟市场亟须政策细则
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部分领域历史欠账严重。工信部等七部委2010年曾下发通知表示,全国三年内光纤宽带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由三大运营商自行投入。但城市紧张的管线空间资源、数额不菲的穿行费、赔偿费、入场费以及广大农村偏远地区的建设投入,使得这一工作至今成效不足。
光迅科技公司产品开发管理部经理郑彦升认为,单纯依靠产业力量,靠企业自主投资,根本无力支撑光纤宽带庞大的市场。国家应该加大扶持,给予相关重大工程项目的资金支持,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
除资金外,政策的扶持也不可或缺。“政府的政策不出台,开发商、制造商、运营商的积极性就上不来。”庄丹说,对于有活力的民营企业而言,国家要落实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电信业的承诺,打造开放的姿态和环境。
工信部副部长尚冰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为了保证安全的信息消费环境,工信部将推进和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推进身份认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推行电子营业执照。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开展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设施认证,建设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