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永红翻看他的献血证 记者韩旭摄
楚天快报讯 35本献血证密密麻麻记录着42岁退伍军人张永红14年无偿献血史。近4万毫升献血总量相当于10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之和。这样一连串滚烫感人的数据,是一位“最可爱的人”大义人生的写照。
今天是建军节,本报记者走近了这位退伍老兵,感受了他的生活点滴。
一个朴实的心愿
1970年2月,张永红出生在原襄阳县新集乡(现属襄城区卧龙镇)一个贫寒农家。他8个月大时,母亲陈国清因食物中毒去世。祸不单行,9岁那年,父亲突发疾病离开人世。
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却要承受举目无亲、孤苦无依的惨痛现实。村委会将张永红接到村小学,安排同教师子弟同吃同住。张永红11岁时突发重病,村干部连夜将他送到20多里外的卫生院抢救,这才保住了性命。
贫寒的境遇,坎坷的经历,培养了张永红朴实坚韧的性格,也坚定了他回报社会的人生信条。
张永红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后都会守在学校附近的马路边。这是一段坡度极大的弯路,每逢遇见拉板车的村民,张永红都会帮助推车。村民们对他又疼又爱,遇到过节或平时改善伙食,都会将他接到家里。看到张永红的衣服破了,一些村民还会帮他拆洗、缝补。
上初中后,张永红更加懂事了。每逢周日,他都会主动给村里的军烈属和五保户砍柴、挑水。
张永红有一个朴实的心愿,自己是靠集体和村民资助长大的,长大了也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一份微薄的力量
1989年3月,临近中专毕业的张永红应征入伍。
入伍后,张永红先后担任文书和军械员。他对分内事精益求精,对分外事抢着做。不到半年,张永红已获得了连队5次嘉奖。
1990年,他所在的北京军区某部,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活动。连队响应号召在营区内种植了一大片蔬菜。当年6月初,黄瓜、豇豆各种蔬菜早已吐着花蕊伸着枝蔓。大家喜在心里,天天往菜园里钻,就是不见结果实。
张永红从小就下田干农活,对种植蔬菜自然在行。他分析问题症结在黄瓜、豇豆没搭架子,随即拍着胸脯子承诺说:“这事包在我身上,蔬菜很快就会结果的!”他随即招呼战友们砍树枝搭架子。
张永红刚爬上树梢,就从树上摔下来。因头部、脚部受伤较重,他被紧急送往部队医院抢救。病床上躺了两个月后,张永红急不可耐地出院。
有一次,张永红正在哨所站岗时,突然发现不远处,一农民正吃力拉着一车货物。他二话没说冲上去帮忙。领导查岗发现张永红缺勤,给他记过处分,可他却没有一句争辩。
没过两天,附近农民前来道谢,领导这才察觉其中原委。事后,记过处分取消了,张永红热心助人的事迹却传开了。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宿舍内神秘消失的脏衣服,是张永红偷偷拿去洗了。
此后一年,张永红经常莫名头痛。1991年,他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在部队工作,忍痛脱下军装退伍还乡。
一个执着的信念
回到家乡,虽然张永红生活拮据,但他依然坚持着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信念。
1993年,张永红被安置在襄州区一国企上班。1998年,他转岗到樊西一加油站上班,坐车时无意中瞥见一辆献血车上贴着“血库告急”的字样。他撸起袖子,献了200毫升血液。
2000年4月,企业改制后,张永红成了一名下岗工人。2005年,看着一身泥巴灰头土脸的张永红,战友们悄悄筹集了500多元钱,塞到了张永红的口袋内。没过多久,张永红在街头时看到有人为灾区募捐,将口袋内仅有的70元钱塞到捐款箱中。
几天后,张永红在路上见到了一张身份证。他当即掏出当天挣得的20元工钱做邮费,将身份证快递到对方家中。这些事很快传递到战友耳中,大家都笑话他傻,傻到自身难保了还想着别人。
2006年八一前夕,战友聚会,一名战友因伤正在医院输血未能参加。大家纷纷前往医院看望,张永红囊中羞涩,悄悄跑到血站捐献了400毫升血液。事后,他解释:“我没啥钱,无偿捐献了点血,也许并没有输到你的身上,但我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表心意!”
渐渐地,张永红成了血站的常客,也是血站光荣榜上的名人,不管多忙多累,定期献血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截至2011年,35张献血证上共记录了他近4万毫升的献血记录,他也因此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去年9月,张永红入住襄州区光荣院后,又萌生捐献骨髓的念头,并赶赴武汉登记。“从小到大都是社会帮我,我没多大经济能力,献血救人性命,也算是报答社会。”张永红说,献出的可不单单是血液,而是给他人送去健康的希望,甚至是生命的希望。只要身体允许,他会将献血持续到60岁。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