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柯黎 实习生赵芸 吕顶文
核心提示
她是鄂西土家山寨的一朵艺术奇葩。她一生从未出过远门,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却从母亲、婆婆、丈夫和乡邻那里传承了500多则民间故事。她是长阳土家族民间故事家孙家香。
侄儿(萧国松)来了,孙家香非常高兴,“昨晚做了青梦,今天就见到亲人了。”记着柯黎 摄
人物名片
孙家香,生于1919年农历十月初九,祖居长阳龙潭坪,后迁居五峰蒿坪的百果园,18岁嫁入长阳都镇湾杜家冲。会讲500多个民间故事,其中精灵鬼怪故事、巫故事居多,被称为“土家山寨故事大王”。2001年7月,她被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授予“湖北省民间故事家称号”,2007年5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1
依然爱讲经,93岁的故事大王思维很敏捷
说起故事婆婆孙家香,宜昌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土家族第一个杰出的女故事家,是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命名的“湖北省民间故事家”,她一生不认识字,却能传讲500多个民间故事。
8月14日,在长阳县第一福利院,记者见到了这位已有93岁高龄的故事大王。灰白的头发整齐地梳向脑后,一根细黑的发箍将其固定,大花衬衣,黑色长裤,眼前的孙家香还是那么讲究。
孙家香的侄子、发掘孙家香第一人、长阳都镇湾故事收集者萧国松与记者同行。见到萧国松,老人笑呵呵地说:“哟,我侄儿子来了。怪不得昨晚梦见园子里的萝卜菜长得青油油的。回回做青梦,都会见亲人。”
由于年岁已高,老人的背已经无法完全直立,但她依然行走自如,无需拐杖。刚招呼我们坐下,老人又要给我们倒开水。我们一再婉谢,老人家才重新坐下,笑着和我们拉家常。
她的听力已不太好,需要很大声地讲话才能听清,说话也有些抖抖索索的,但答话思维敏捷。
记者留意到,孙家香老人居住的是一个两室一厅,但目前仅住着她一人,房间里配备有空调、电视、卫生间。长阳县第一福利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有工作人员按时给她送饭、送水、洗衣服,老人在这生活得很开心。
2
深山有奇葩,平凡山村农妇是个故事大王
故事大王现在还能记得多少故事?谈起故事,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子,“那记得的故事还蛮多。《薛仁贵》、《朱氏割肝》、《彭祖》我都还记得到。最近有学生来听故事,我还讲了的。”
她开始兴致勃勃地讲开了,《老巴子抢亲》、《人和老虎比英雄》,娓娓道来,不疾不徐。
“我小时候就知道婶娘会讲故事。第一次整理她的故事时,她就已经79岁了。”萧国松回忆。
孙家香祖上世居长阳龙潭坪,后迁居五峰蒿坪的百果园,以耕田为生。孙家香18岁嫁入长阳杜家冲萧家,此后常年生活在杜家冲,以务农为生。
和五峰故事家刘德培走南闯北不同,孙家香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家里度过,她不认识字,在被发掘前,她只到过一次五十里外的五峰县渔洋关。
1988年7月,应“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搜集整理工作的要求,就职于长阳县文化馆的萧国松赴长阳都镇湾杜家冲采集婶娘的故事,这也是孙家香首次向文化工作者讲故事。
萧国松采集的孙家香故事被选编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中,但因这部书只在内部发行,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1995年6月10日,《湖北日报》获悉此事,刊发了名为《土家山寨故事王》的报道,首次对外披露了孙家香的故事,一周后《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
自此,“土家女故事大王”孙家香的名字进入了大众视野,引起学术界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荣誉纷至沓来:2001年7月,孙家香被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授予“湖北省民间故事家称号”,2003年8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授予孙家香“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称号,2007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了孙家香“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在此期间,萧国松也系统搜集整理了孙家香的故事。1997年,他整理出了450多个孙家香故事。“到如今已经有500多个了,其中还有些是不便公开的荤故事。”
3
从未出远门,孙家香婆婆听来一肚子故事
一个普通的农村主妇,不会看书、没出过远门,她从哪里得来这么多的故事呢?孙家香介绍,她的故事大多是从其母亲、婆婆、丈夫以及其他乡邻那里听来的。
孙家香的母亲王氏,9岁时当童养媳嫁到了孙家,婚后育有9个子女(其中6个夭折),孙家香排名第八。据孙家香回忆,幼时在百果园,母亲经常和乡邻们一边劳作一边讲故事。家里来了客,母亲更是一讲就是大半夜。
“我的妈一讲经,别人都偏起脑壳听,不知道她从哪里来的那么多经。她讲,我们就学,自己也会跟兄妹们讲。”
村民间流传的奇事怪事、丑事笑事,充满童趣的动物故事,贺龙来家中借住的故事,父亲和叔父参加红军的事,叔父被抓后被毙的故事……母亲和乡邻们无意间的讲述,在幼时的孙家香心底埋下了故事的种子。
孙家香长到18岁时,嫁到了与百果园毗邻的长阳都镇湾萧家。婆家条件依然很艰苦,但在这里,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故事“师傅”——她的婆婆。
“我丈夫萧国钦在14岁时就被村民兵团当壮丁抓走了。”丈夫不在家,孙家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婆婆相依为命。劳动和闲暇之余,她从婆婆那里听来了很多讲伦理孝道的故事,还有一些荤故事和笑话。
1955年3月,萧国钦回到家乡,成了孙家香的第三个故事“师傅”。萧国钦会看书,参加过抗美援朝,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也很乐意跟孙家香讲故事。在他的讲述下,孙家香接触到了《薛仁贵》、《彭祖》等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
4
神灵故事多,故事婆婆用讲故事劝人向善
与萧国钦相处,是孙家香一生中最难得的快乐时光。然而,这段时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1966年,萧国钦去世,47岁的孙家香备受打击。
思念丈夫,抚养孩子,在艰辛的生活中,孙家香更加迷恋讲故事,用故事来排解心中的烦愁。“我不像有些人,一遇到事就愁得吃不下饭,我一遇到事就讲经。讲经能解愁。”
1989年,已近古稀之年的孙家香再遭磨难:她给予最大厚望的二儿子在检屋时不小心跌下摔死。搬到大儿子家住又遭遇了紧张的婆媳关系,年迈之躯还要种菜、做饭、喂猪、打猪草。
接二连三的打击令孙家香身心俱疲。从此,她更加喜欢讲故事,只有在讲故事时,沉浸到故事世界里,她才能感受到母慈子孝、家庭和睦的幸福。
也正因为此,孙家香的故事中,以劝人向善行孝为主题的特别多。孙家香的故事中有很多精灵鬼怪故事、巫故事、历史人物故事,还有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但无论是动植物传说、人物传说,还是鬼狐精怪的故事,均体现出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世界观:善恶均有报。
由于生活范围狭小,孙家香的故事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老巴子(老虎,长阳人的图腾)的故事特别多。即使是外传来的故事,也都打上了土家文化的深深烙印,如世界著名“田螺姑娘”的故事,在她的口中变成具有浓郁长阳特色的“毛狗子精”。
而作为一个女性故事传承人,孙家香讲故事也呈现出许多男故事家所没有的特色,她的故事中有许多女性角色,赞美勤劳善良、自强自立的女性,抨击丑恶自私、愚蠢懒惰的女性,女性听众也居多。
5
保护孙家香,故事婆婆晚年住进了福利院
“土家女故事大王”盛名远播后,长阳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对孙家香的故事予以系统搜集与整理,出版了《孙家香故事集》。
2003年8月,生活困难的孙家香作为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被长阳县委县政府接到都镇湾福利院,一年半后又从镇福利院转入长阳县第一福利院养老。
在保护孙家香的同时,长阳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孙家香式的故事讲述传统,包括建立民间故事资源数据库,开展评选优秀民间传承人活动,对高龄民间故事家予以一定的传承补贴等。
孙家香的故事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华中师大文学院将孙家香列入该院“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课题,把她作为“我国第一位杰出土家族女故事家”进行专题研究。
8月10日,该课题组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守华来宜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孙家香是一个杰出的土家族女性故事家,“研究孙家香及其故事,对于了解土家族民间文化、了解土家族女性视角的叙事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家香故事一则
吃了老巴子(老虎)的肉不给钱是要还的
一个人看见别人打了一只老巴子在剐,他便去割了四两老巴子肉回来弄了吃,没给钱。
这个人的伢子在学堂里读书,要从一个树林子里过身。老巴子变成一个胡子老,天天背这个学生过树林子,他给这个伢子讲:“你的爹借了我四两肉,叫他还给我。”
学生回去对爹讲:“爹,您借了人家四两肉的。”爹说:“我在哪里借了人家四两肉的?”儿子说:“您借了胡子爷爷的四两肉。胡子爷爷天天背我过了林子口。”爹说:“你说我借他四两肉,叫他到我这里来拿。”
学生上学去,胡子老又背他过树林子,又问:“你给你爹讲了没有?”学生说:“讲了的。”“你爹怎么说?”“爹说没借哪个的肉,叫您自己去拿。”
夜里,伢子的爹在茅厕板子上蹲,老巴子去把他的屁股啃了一块走了。他进屋倒在床上,疼得怪喊。
第二天,胡子老又背学生过树林子,问:“你爹怎么搞的?”伢子说:“他在茅厕板子上蹲,不晓得是什么把他的屁股啃了一块,疼得怪喊。”胡子老说:“是我去割来了的——他叫我去的呀!我给他把点药。你回去,把药敷在伤处。”
学生回家,说:“您把伤给我看看。”他爹把伤一扒的出来,儿子把药扳上去。爹说:“你在哪里弄来的这么好的药?扳上就不疼了。”儿子说了胡子爷爷啃他的屁股,又给药的过场。爹才想起来:割了四两老巴子肉吃了没给钱。
以后,学生过树林,再没碰到那个胡子爷爷。
(萧国松整理)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