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者们参观高仿真关岭鱼龙标本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 周治涛 实习生 王喆 徐晨 陈楠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大厅内,展出的约三千件珍奇地质标本足以让观众称奇,殊不知,在博物馆地下仓库里还藏着约3万件珍品。昨日,本报科普探秘夏令营最后一站走进地大,30名中小学生成为首批走进博物馆地下仓库的幸运观众。据悉,从地大武汉博物馆建馆到更名为地大逸夫博物馆,这是30来首次公开该馆的地下仓库给普通市民参观。
大量珍稀标本“身份不详”
经过阶梯走廊,下到闷热的地下仓库,一排排整齐的储物柜映入大家的眼帘,眼前每个储物柜上详细标注了地质标本的详细信息,不过仓库管理员李富强表示,仓库内也有大量珍稀标本因为各种原因信息缺失,至今“身份不详”。
据了解,仓库内常年使用恒温设备将温度保持在25℃-30℃,以保存储物柜中的地质标本。因长期缺少空气流通,室内显得有些闷热。整齐摆放的白色金属储物柜有近两米高,全部用于存储矿石,每个柜子的抽屉上都按矿石的种类进行了编号。
记者在一个小抽屉里看到,里面有10块矿石,每块矿石还有相关的介绍,但部分矿石的介绍并不详细。李富强介绍,仓库里保存有大量19世纪我国学者发现的矿石标本,经过战乱和历史上的颠沛流离,有些标签上还标有例如“大清XX届标本”的字样,有些则名字都没有,大量珍稀标本的产地等信息更是已无从考证。
据了解,博物馆地下仓库总面积有1800多平方米,“身份不详”的标本有近千件。博物馆馆长徐世球告诉大家,这些标本具有较高的科研、教学价值,很多都是国内的孤本。
专家的讲解内容,都被武汉市实验中学的李欣儒同学详细记录下来,她说:“没想到这些没名字的化石也有这么多故事,真是长见识了。”
恐龙化石“替身”用途多
在地下仓库的一角,一批恐龙化石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不过专家介绍,这些化石并非真品,而是博物馆为了科研教学和应急展出而制作的高仿真化石。
李富强介绍,仓库中保存了关岭鱼龙、黄果树安顺龙等“替身”化石,这些化石标本是专家利用石膏等材料,按1:1的比例仿造真品化石制作。比如关岭鱼龙化石仿品上有类似蛋状物,其实是它的鳍,便于当时环境下进行水下活动。他表示,一旦展厅展出的真品恐龙化石受损需要维护,这些仿品就会被临时替换上去,而在一些科普活动中这些仿品也能派上用场。
经过管理员允许,中华路小学的杨乾罡同学用手触摸了关岭鱼龙化石仿品,他表示自己平时就很喜欢关于鱼龙的故事,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到鱼龙的标本仿品。
据介绍,博物馆每块新获得的地质标本都会在地下仓库完成分类、鉴定、挑选和展出的过程,但由于博物馆展厅面积有限,大量的珍稀标本无法展出。同时,博物馆为确保那些已经展出的珍稀标本的安全,制作了大量的仿品存放在仓库中,不过这些高仿真的化石标本不会流入市场。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