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阿Sir”们和志愿者接过艾滋病孤儿手绘的画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罗茜 通讯员陈菁
“阿Sir”是香港人对警察的称呼,印象中的“阿Sir”似乎大都是持枪惩恶、飞车追匪的高富帅模样。
事实上,有这样一群“阿Sir”,他们不算富有,但是靠着苦行僧式的长途跋涉,募捐来数百万元善款,3年间用这笔钱资助了120名湖北艾滋病孤儿读书,其中已有17个孩子圆了大学梦。
昨日,这群“阿Sir”的现任“长官”、前香港警务处副处长冯兆元来到武汉,与20名艾滋病孤儿聚会,会后冯兆元接受了记者专访。
艾滋病女孩坎坷求学路
“是你给了我希望,是你给了我阳光,让我觉得这世界没有抛弃我,是你给我面对困难的勇气。”昨日,20名艾滋病孤儿手绘了一幅海报,用这几行字道出他们的心声。19岁的麻城姑娘小纯(化名)是其中的一位,她上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从很小的时候起,小纯就感觉到自己和村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前一刻还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后一刻就被他们的家长如避瘟疫一样地拉走了。小纯从村里的闲言碎语里听说,因为她们一家得了一种会传染的病,村里人都告诫自家孩子不要跟她一起玩。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小纯的父亲去世了,她才知道那种怪病叫做艾滋病。小纯的父母因为卖血双双染上艾滋病,她出生时也因为母婴传播成为病毒携带者。村民的歧视,亲戚的排斥,这些她都默默忍受了,但是最让她难过的是,学校也不愿意要她,经历了三次退学、转学,她才读到了初中。
2010年初中毕业后,她原以为没有机会再读书了,机缘巧合,家乡的疾控部门把她的资料提交给了一个由香港警察发起的教育基金,在他们的资助下,小纯今年已经读到了高三。
“如果没有他们,我早就没有书读了。”小纯告诉记者,开学后她要努力备考冲刺,争取考上大学读医学专业攻克艾滋病。
受助孤儿仅少数能上大学
资助小纯读书的教育基金名为“希望之友”,20年前由6名香港警察发起,现在固定成员有200多人,以警察、消防员为主。最初,“希望之友”是一个在贫困山区捐建希望小学的组织,近年来,农村孩子大量随父母外出打工,小学入学人数锐减,他们开始关注艾滋病孤儿。
2009年,通过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穿针引线,“希望之友”在湖北设立了第一个艾滋病孤儿爱心助学项目,主要面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专科和本科教育。次年,第一批孤儿成为资助对象,按照不同阶段的学费标准,高中生、专科生、本科生每年分别可获得3000元、5000元、7000元资助。
昨日是这个助学项目运行三周年纪念日,62岁的“希望之友”基金董事会主席冯兆元介绍,他们的助学名额目前没有设置上限,只要是各地疾控部门提供证明的艾滋病孤儿,都可以成为资助对象,只要受助学生继续读书,基金就会持续每年提供学费支持,直到大学毕业。3年来,“希望之友”一共资助了120个孩子,其中已经有17个孩子考上了大学。
看到受助学生的成绩,冯兆元欣慰之余也有些遗憾:“他们太苦了,除了贫困,免不了要受到来自各方的歧视、排斥,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没能坚持读下去,最后能上大学的只有少数人。”
长途跋涉募集数百万捐款
“希望之友”并非面向社会募捐的大型慈善基金,而是用一种比较特别的方式筹集善款——步行募捐。冯兆元介绍,每两年他们会组织一次长途步行,行程至少100公里,全靠走路。“出发之前,我们会找亲朋好友募捐,告诉他们:我要去吃这个苦,受这个罪,而你舒舒服服呆在家里,希望你看在这个份上献一份爱心。”除了亲友,他们募捐的对象,就是沿途遇到的陌生的爱心人士。
这种近乎“无赖”的方式,每次都能募得上百万元捐款——今年3月,“希望之友”42个成员从南昌出发,途经九江、景德镇等地,花了10天时间,每天步行4个小时,一共步行100公里,募得160万元。
“这次步行募捐足够两年的助学费用了。”冯兆元开玩笑说,“最多每两年向亲友募捐一次,如果一年一次,不出5年,我们这群人恐怕就没有亲友了。”
和普通的助学项目不同,“希望之友”每年会为艾滋病孤儿举办一个聚会,让他们结识同病相怜的孩子,给他们一个交流、宣泄的机会,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此外他们还要进行家访,本月22日到武汉后,冯兆元立即启程去巴东,到一个受助女孩家中家访。
“她爸爸感染艾滋病去世了,只有爷爷照顾她。去年她爷爷也去世了,家里没有人管,她就买了一包烟,在村里一家一家地敲门、发烟,求乡亲们帮忙,最后葬了爷爷。”冯兆元说,这个女孩今年高考考上了专科,下个月就能入学了,“看到她的未来有了希望,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确实帮到了别人。他们的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