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更多

6000元招不到农民工 武汉15万建筑工80、90后仅两成

发布时间: 2012-08-10 05:56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现在,建筑工地上鲜见年轻农民工的身影 (记者邹斌 实习生杨雪摄)

 

  楚天金报讯 记者邬红波 见习记者邹媛 实习生赵宇虹 黄梦瑶 王轶男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不是人才,是劳动力。”这句被改编电影台词,正在武汉诸多行业悄然流传。

  记者连日采访了解到,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的改变,诸多行业都出现工人年龄偏大的现象。比如建筑业、餐饮业、保安等行业都出现青黄不接的“断代”现象,“年轻人难招”成为他们共同的“烦恼”。

  15万建筑工

  “80后”“90后”仅两三成

  7月29日,最高气温36摄氏度,汉口取水楼正太集团公司工地,三名建筑工正在挥汗如雨地工作。

  一名皮肤黝黑的铁匠工人脸上皱纹如雕刻般,正戴着手套光着膀子敲打着被火烧得通红的铁棍,汗水不断地从发根、额头、胸前、后背淌下。“太辛苦了,这种卖体力的活儿,基本都是40岁、50岁的人在干。”铁匠工人擦了把汗。

  “年轻人,在工地上特指40岁左右的。”该工地安全负责人秦先生对此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他介绍,建筑工“老龄化”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武汉也不例外;该工地130多名工人,只有20多个“80后”的年轻人,且相当不稳定。“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人能吃这工地的苦。”

  取水楼工地并非个例。据记者了解,不论是珠三角等一线城市,还是内地二三线城市,都出现建筑工人年龄偏大的现象。大型国企中建三局劳务管理中心主任阮爱军透露,该局在全国的600多个施工项目,共有15万余名建筑工,可“80”、“90后”的年轻工人只有两三成,40岁—50岁这个年龄层次的工人占了大半壁江山。

  月薪达6000元

  年轻人却放弃工地进工厂

  “现在勤快点的木工一个月可以拿一两万元,但我的一个17岁的徒弟干了5天,就去了广东工厂打工,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去年,43岁的木工刘承波怎么也劝不回老家邻村的徒弟。

  刘承波告诉记者,20多年前,村子里60多个年轻人,基本都去学木工、油漆工、瓦工或粉刷工;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去了工厂,22年来,他只招过4个徒弟。“其实,现在当学徒第一年,月薪就有3500元,一年后月薪是6000元左右,勤快一点的可以拿到1万多,可比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薪水还高。真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不愿意干。”木工师傅秦本祥介绍说。“即使薪酬和福利待遇提高,但还是很难找到‘80后’、‘90后’。”阮爱军介绍,进入21世纪,建筑工人的薪酬呈递增趋势,尤其是近几年,增幅远远超过白领,熟练的技术工月薪可上万元。另外,建筑工的工作环境也有所改善,每间工人宿舍装了空调,生产工具科技化,减轻体力劳动,到夏天高温期,工地上都会备有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液等防暑药物。但年轻人仍对此不感兴趣。

  传承堪忧老

  木匠也不愿儿子当木工

  建筑工地难见“80后”的工人,不仅导致建筑工人出现“断代”的现象,还让一些传统的技术面临无人继承的困境。

  “现在没有年轻人愿学这行了。”52岁的起吊机师傅老江告诉记者,带徒弟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提起技艺的传承,江师傅感叹:“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将来谁来接我们的班?只能盼着科技发达机械化后,需要的人工会少些。”

  尽管木匠刘承波是当地木工数一数二的好手,却也不愿让儿子承继父业。“太累,赶工的时候从早上六时要做到凌晨两时。而且这是社会最底层的工人,社会地位低。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让我儿子做我这行的。”

  记者在工地上遇到年仅18岁的阿西雅乒,他是来自四川的彝族人。一见到记者他就开始抱怨:早上吃泡面,中午是没油水的盒饭,排队1小时才能洗澡,赚的钱刚刚够花……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阿西雅乒腿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疤痕,他有些不以为然地说:“在工地上受点伤很正常,小擦伤、割伤差不多每天都有。”不过,腹部一道一分米长的缝过针的印记他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是受伤最严重的一次,从工地的铁梯上摔下来,脾脏破裂,动了手术后休息了1个月才下床。”

  对此,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分析,正是由于建筑工“脏、苦、累”,工作环境恶劣,劳动风险大,使得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地工作,从而导致建筑工人的青黄不接。他表示,建筑工人的“断层”,已使建筑市场上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愈发显现。

  工资低、没面子、没前途……

  新生代务工者职业要求更多元化

  不仅是“80后”建筑工人稀缺,保安、养老护工、餐饮、环卫……等行业都是如此。采访中,相关行业负责人一再希望记者帮忙打点“广告”:该行业常年招收年轻人,且福利待遇好。

  在就业服务市场,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年轻的进城务工人员。面对职业选择,他们不仅关心工资待遇、劳动强度等方面,更注重企业的人文关怀、个人能力提升、自我成长、未来发展空间等。对于以上这些职业,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不愿做”,更希望从事销售、业务员、美容美发师等行业。

  扫垃圾?太没面子!

  “春扫花,夏扫瓜,秋扫叶,冬扫雪。环卫工人虽被称为‘马路天使’,其工作之辛苦、工资之低让年轻人害怕。”江岸区环卫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於超雄介绍,该区有500多位环卫工,80后的年轻人屈指可数,不到10人。

  据介绍,武汉市有33000多名环卫工人,每天要收集清运生活垃圾7000多吨,人均日清扫收集垃圾201公斤。与如此大的工作量相比,报酬却只有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1100元。

  武汉市85%的环卫工人均来自农村,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在洪山区做了9年环卫工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她曾试图劝说学历不高的儿子来做环卫工,但被一口拒绝,他们都认为“扫垃圾太没面子。”

  伺候人的事儿?我做不了!

  护工行业同样面临“年龄断层”。

  据武汉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统计,武汉市目前护工总人数为2566人。记者走访11家养老院,护工总人数为389人,平均年龄均在40岁以上,其中“80后”与“90后”护工仅53人,约占11家护工总人数13.6%。以私立的武昌区阳光福利院为例,该院护工有76人,30岁以下的护工却一个也没有。

  据武昌区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服务部严琳主任坦言,由于护工工作辛苦,薪金待遇不高,年轻人都不愿来,导致该院护工队伍年龄偏大,白班护工平均年龄46岁,晚班护工平均年龄50岁。“这样下去,迟早会出现‘婆婆照顾婆婆’的现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实习护工告诉记者:“这份工作的付出远超过所得到的,而且伺候人的事,确实太琐碎,我实在是做不来。”

  干保安?那是吃青春饭!

  “保安行业青黄不接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了。”武汉保安集团人力防范公司护卫二部经理周三斌直言不讳,他介绍,10年前招聘保安的年龄要求为18岁-30岁,可如今已经扩大到18岁-50岁。当下,保安行业面临一大困惑——“年纪大不敢用,年轻人招不到,且流失率大。”

  在周三斌看来,保安行业工资低、福利没保障、门槛低、社会认同度不高、工作时间长等因素,使得年轻人不愿来。“如今的年轻人普遍崇尚自由,公司制度稍严一点,他们就没法适应,往往是签了合同没几个月就跑了。”

  大多数年轻人认为“当保安,没前途”,只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过渡岗位,没有明确的职业前景,因此流失率非常大。

  取得正规资格证的保安尚且如此,而在一些小区内的“保安”更是“爹爹”居多。记者在汉口万松小区了解到,该小区4000户居民,30多名保安都是下岗再就业人员,最年轻的46岁,年纪最大的已有55岁。

  今年49岁的孙楚才已在江夏区梅南小区做了2年的保安工作,现为该小区22位保安的主管。他表示虽然年轻保安来应聘多,但走得也快,一般干3到5个月就辞职了。“这份工作让人看不到前途。”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admin)
关键词:建筑工人;80后;徒弟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