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希望向城里人那样在职业阶梯上不断上升
新生代农民工期待融入城市生活
楚天金报讯 文/本报记者 邬红波 见习记者邹媛 图/本报记者邹斌 实习生杨雪摄
建筑业、餐饮业等原本农民工密集的传统行业,遭遇“断代”危机。此社会现象背后究竟有何深层次的原因?
是人口红利减少?还是新生代农民工“怕累怕脏怕吃苦”?
亦或是大学生扩招,技工不再俏?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找寻“断代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的措施。
个案素描〉〉〉
“90后”钢筋工希望:明年去参军
在汉口某工地上,记者认识了年仅17岁的钢筋工谭飞琴。
他一边大口喝水一边向记者介绍:每天的工作量是扎两根由18根大钢筋、54个大箍筋、216个小箍筋组成的钢筋柱,下工回来脱下衣服都可以拧出水。他开玩笑说:“每天喝的10多瓶水直接流到衣服上了。”
炙热的太阳晒得钢筋至少有60度,虽然小谭戴着手套,但记者看到他扛钢筋的肩膀已经被灼得通红,还蜕了一层皮。挥汗如雨的小谭自豪地告诉记者:“虽然我刚刚做满5个月,却是工地上的扎钢筋能手。别人花六七个小时做的工,我五个小时就能搞定。”
体重130斤的小谭身体很壮,可即使这样,上星期还是中暑了。那天中午12时,他想加班赶工,谁知做了不到半个小时,眼睛一黑,倒在地上。工友们都在休息,没人注意他。几分钟,小谭自己缓过神后,咬着牙去买了解暑药,回到宿舍吐了一次,脚抽筋了一下午。“我们在工地都不会做太久。”小谭告诉记者,带他来工地的26岁的堂哥,在工地做了7年,明天准备回家在清江打渔,一天也可以挣一两百块;自己明年满18岁了,就打算去参军,“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毕竟比当建筑工人光荣多了,也更有前途。”
专家分析〉〉〉
新老农民工传承:求生存到逐梦想
17岁的小谭不是个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邓汉慧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包括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生活条件等与他们的父辈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与父辈们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是追求发展和梦想的一代,他们不仅仅只是为了生存。
邓汉慧介绍,调查表明,老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核心追求是“生存”:赚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养孩子;而新生代农民工则有三大梦想:工作有前途,技能有提高,生活有归宿。他们从不甘心,不能安分守己地从事他们认为没有出息或太辛苦或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他们倾向于选择有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工作,不断学到技术和知识,力求像城里人那样在职业阶梯上不断上升。
在武汉新生代农民工调查中,邓汉慧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80后”、“90后”农民工在择业时,第一个问题已经不像他们父辈一样关心“一个月多少钱?”而是“你们那儿有网络吗?”除了工资待遇,年轻人开始注重休闲娱乐、人文关怀等软环境。
“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是生存型,那新生代农民工则是发展型。有数据表示,89.4%的新生代农民工不熟悉农活,不适应农村生活。其实,他们内心不想回去,想留在城市。”邓教授对记者说。
“断代”原因〉〉〉
不能一味归咎“80后”、“90后”怕吃苦
在采访中,不少行业主管普遍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怕脏怕累怕吃苦”、缺乏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对此,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却认为,“断代”的深层原因,更多是整个用工环境存在的问题,毕竟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少。
李永洪分析,2008年中国进入“人口红利期”后,劳动力逐渐减少,尤其是随着出生率减少及教育的普及,农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整体素质都在提高,这些人不再像其父辈们专门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取收入。这导致从事体力和技工的劳动力迅速减少,从而出现“断层”现象。“在香港等发达地区,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端盘子、保安、开出租等行业的大多数是40后、50后,这证明年轻人从低端、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退出是市场调节的正常结果。”李永洪说。
对此问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表示,农民工的“断代现象”亦反映出我国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准备不足,无法为新一代农民工提供规范的社会用工制度,是城市化进程必然经历的“阵痛”过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乐章有着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断代”现象其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表明我国企业应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说到底,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这样可以促进我国劳动用工趋向合理化,减少劳动力的无序、盲目性流动,也是尊重劳动价值的表现。
各方建言〉〉〉
三方齐发力 共同缓解“断代”现象 企业:转变观念 用福利留人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告诉记者,武汉市有些企业在经历“招工难”、“青黄不接”的阵痛后,已经“悄然在行动”。比如武汉某大型酒店现有的服务员中,已经有1/3是嫂子,而不像以前那样强求“年轻的姑娘伢”。
这些企业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用人结构,拓展多种用工形式。例如,汉南的某制造企业与武汉某职业技术学校联合,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既免去了企业的“招工难”、又解决了学校的“招生难”和学生的“就业难”,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冯桂林研究员提出,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让他们找到归属感,用福利留住员工。
政府:先解决农民工住的问题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旷卫峰处长表示,目前,武汉市政府已出台了不少政策保障农民工利益。比如要求各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购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等;在春节前后举办“春风行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的培训等。
他建议,今后,政府还可以加大用工监督力度,建立网上信息平台,发布用工培训、岗位对接等方面的信息,增加公共服务的力度。
李永洪则提出借鉴山东临沂建农民工公寓的经验,由政府出面收购旧厂房,投资建成农民工公寓,一天只需一元的房费。“首先解决农民工住的问题。”
农民工:树立合理择业观念
当然,在整个用工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更是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和择业期望值;只有自身技能提高,才能拓宽知识面,能够维护合法权益,争取自身利益。
李永洪认为,当前许多大学生“回头学技工”的现象已经抬头,这表示随着人力市场供需关系的波动和变化,“断代”只是暂时的。
链接
上半年 武汉蓝领工“最走俏”
曾有人预言,我国蓝领工人将来有一天,也会像国外蓝领那样,领一份令普通白领都羡慕的工资,成为一个体面的、被社会尊重的群体。现在这种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
去年底,就有一条微博引起疯狂转载:“刚才顺丰的快递员在公司发飙了。‘我一个月工资15000元,会为了你这2000元的礼品丢这个饭碗么!’整个公司,一片寂静。”此微博一出,快递员月收入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更有很多白领心生感慨,自己收入比不上快递员。
在一些紧俏行业,如抢手的月嫂、热门企业的快递员等月薪已经飙升至5000元以上,最近几年,蓝领工人收入见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数据显示,我省上半年岗位需求远大与求职人数的包括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用工业。“蓝领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人才在市场上完全供不应求,已成为武汉人才市场最走俏的人才。”李永洪说。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