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讯(记者 瞿祥涛)这是第多少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8月23日,年近古稀的徐宗元又一次踏上了去往新洲区凤凰镇的车,一个他牵挂了13年的地方。
这次,徐宗元为调研凤凰镇乌龙茶园整合情况而去。他一路收获的是翔实的调研结果,而记者收获的则是一路感动。
与茶园老板谈规划(中为徐宗元)
沉重与高涨的前后反差
在徐宗元的推动下,今年初凤凰镇改造荒山种上了乌龙茶。在前往凤凰镇的路上,徐宗元显得心事重重。眼下,他最担心的是3200亩茶园5个老板能不能整合到一起,一个品牌对外,使效益最大化。
而汽车进入凤凰镇境内后,徐老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这是凤凰镇‘农业学大寨’时的老房子,以后可以做旅游开发。”“公路边的楼房都是新盖的,以前这里可都是砖瓦房。”……
对凤凰镇的一草一木,徐老如数家珍,当起了第一次到凤凰镇记者的“向导”。显然,他对这片土地感情深厚。
纸张泛黄的调研笔记本
泛黄纸张上的调查笔记
一到凤凰镇政府办公楼,徐老便来到自己位于办公楼5楼的办公室,与凤凰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陈细芳商量乌龙茶茶园的整合事宜。在得知茶园老板都支持整合后,他显得十分高兴。
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向陈细芳再次强调整合的重要性。“五峰的茶叶统一以采花毛尖的品牌对外销售后,销售额增长50%。”“十堰的茶叶全部归于武当道茶品牌后,价格上涨30%……”
笔记本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的记着各类数据。徐宗元说:“这可是我两年来收集的发展乌龙茶产业的‘他山之石’。”
茶园话茶
乌龙茶种植的“行家里手”
当日下午,徐宗元又马不停蹄地走访了5家茶园,几个细节让荆楚网记者印象深刻:
“两行茶苗之间分那么开是为了方便机械化采茶。”“乌龙茶是半喜阳作物,喜欢折射的阳光,茶园中应该栽一些树。”在考察茶苗生长时,徐宗元对种植细节信手拈来,退休大校俨然一个种茶行家。
被记者称为行家里手,徐宗元笑着说:“以前我也不清楚这些,现在在推动这个事,要是不搞清楚会被茶园老板们笑话的。”
得到茶园老板们支持整合的答复后,徐宗元长吁了一口气。他向茶园老板们推荐了荆楚网开发的惠农手机报,“以后茶叶生产出来了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销售信息。”他说。
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推动乌龙茶到底是为百姓谋福
“推动种植乌龙茶说到底还是为了提高百姓收入。”徐宗元说,凤凰镇的山地种别的作物收成都不好,却特别适合乌龙茶。而且乌龙茶亩产值能达9000元,远高于本地土茶的收益。
他介绍,之前种植土茶的老百姓加入茶园改种乌龙茶,能提高收入。老百姓将荒山租给茶园能获得租金,还能优先在茶园做工。
刘家湾村村民周德金为自己算了笔账,7亩荒山承包出去虽然每年只有几百元租金,但是,农闲时节他能在自己的山地上做工。
“按目前的情况来看,每年做工就能挣将近5000元。”周德金说。之前,他的7亩荒山种不了其他作物,不能带来任何收入。
手丈茶苗
“扶贫直到我不能动的那一天”
退休13年如一日,放弃在城里颐养天年的闲适,毅然赴老区义务扶贫,何以如此激情饱满?徐宗元向记者道出了他的心路历程。
“最开始是组织安排我来凤凰镇挂点扶贫,而当我看到老区贫穷落后的状况后,就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凤凰镇已成了我心中割舍不下的牵挂。”他动情地说到。
拖着年迈的身躯,徐宗元完成了在凤凰镇一天的调研。他还要在凤凰镇呆一天做最更细致的调研,而记者已准备返程。
分手时,老人走向宿舍,岁月侵蚀而略显佝偻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那么高大,记者忍不住问:“什么时候才是你扶贫的终点?”
徐宗元爽朗一笑,铿锵有力地回答:“直到我不能动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