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演化为城市名片
从十堰出发,溯汉江而上,皆在群山峡谷穿行,汉江在秦巴山间劈山削谷,显出雄奇与彪悍之势。傍晚,平坝映现,江面豁然开朗,一座城市出现在眼前:安康到了。
汉江之滨的安康,夜色朦胧,两岸霓虹闪烁,大桥卧波,几条灯带把江面照得金光闪闪,桥头小山头上被誉为小黄鹤楼的安澜楼华灯齐射,流光溢彩。“这里的美全靠有了龙舟节,安澜楼的所在地过去就是一个垃圾堆啊。”汉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先余向我们讲述了这里变迁的故事。
龙舟竞渡自汉朝始,至宋代形成竞技比赛风俗,流传至今已两千余年历史。在安康的兴盛史则在500年以上,这是“楚国风俗流传到其他各国”的端午习俗。
2000年6月安康举办第一届龙舟节。当时川陕鄂渝毗邻六地市区域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安康举行,市里通过举办龙舟赛来丰富洽谈会内容,拉动经济增长,一天的活动,引来3万名观众。文化活动的传承背后,组织者看到了它的巨大商机,于是便一发不可收,到2006年已举办了七届。
龙舟节被确定为安康民俗文化节,挖掘秦巴汉江文化,做足水上文章,展示汉江风采与魅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成为龙舟节的基本主题。龙舟节先后举办了水上集体婚典、汉江诗会、秦巴花卉展、汉江奇石展、民间传统工艺展、秦巴根艺展、安康花灯展、汉江经济论坛、地方民俗专场演出等,龙舟节成为新时期汉水文化的一个亮点。
龙舟节热闹的背后,给安康人带来了什么?一组数据说起来令人振奋。七届龙舟节期间总计签约各种经济项目361个,总金额30亿元。商贸交易金额3.71亿元。举办第一届龙舟节时,安康城区的宾馆铺位有2200张,到2006年为2.4万张,旅游收入2006年节日期间全市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亿元。
龙舟节的举办,推动了安康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让城区的汉江两岸成为旅游热点。第一届举办龙舟节的主会场全是乱石荒草垃圾堆,由于没有场子,只有在垃圾堆上搭台子。第二届开始清理垃圾,在土台上表演节目。第三届确定长期办节思想后,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汉江两岸进行改造。总计投资2600万元修建河堤,建造龙舟节观礼台,同时建立龙舟文化园。为了解决龙舟节背景问题,在主会场对面修建“安澜楼”,并在其周边种上树草。为了实现白天看龙舟,晚上看演出的设想,又投资800万元对汉江两岸实施亮化工程,让汉江成为七彩之河。
就像结婚的意义不仅仅只在于婚礼仪式,龙舟节对于安康的意义并不是几天的狂欢就能充分表现出来的。这种渗透是细微的,是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但显而易见的是它改变了安康人的生活,改变了安康人的思想和观念。
汉水在安康流长340公里,全市10个县区都分布在秦巴山的交汇地带。这里物产丰富,却由于交通的封闭与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没有大的工业,只有做山和水的文章。
而龙舟节就是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有效的结合利用。它集图腾崇拜、爱国精神及群众的参与性、竞技性、观赏性、民俗性于一体,形成一人赛众人帮,一队赛万民看的奇观,其强身健体、增强地方荣誉的性质,对人心产生了聚合力。
它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促进了文化创新。七届龙舟节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歌舞和节歌、节旗、节徽,发掘创新了一系列的道情、八岔、花鼓子、山歌、紫阳民歌、巴人歌舞、汉剧新编节目,给弘扬、利用、保护传统文化打造了平台。
安康龙舟节被中国节庆协会评为中国150个名节之一和“2005年度中国节庆50强”。龙舟节已经成为安康一个声名雀起的文化品牌,其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制度化的办节趋势,又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社会需求,对经济起着巨大拉动作用。
(摘自《汉江魅力再发现》(下))地址:http://www.hbwh.gov.cn/Article/HTML/1775.shtm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