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撑起省域副中心
“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
饱含诗意的颁奖辞,赞美的不是西安、南京,而是中华腹地、汉江之滨的山水名城,2004年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襄樊。“扼天下咽喉,守荆楚门户。”地处汉江中游的襄樊毗邻鄂豫渝陕,素有“南船北马”之称。在古代,我国的政治中心主要在北方的西安、洛阳等地,南方人乘船北上,通常要在襄樊弃舟换马,而北方人骑马南下,则要在襄樊弃马登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樊成为军事重镇,还使之跻身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商贸城市,造就出千年不绝的营商文化。
漫步汉江北岸的樊城江边,至今仍留有龙子口、公馆门等古码头的遗迹,不远处更有规模宏大的商业会馆群,明清以来先后建有晋、陕、苏、浙、闽等11个省的20多座商业会馆,几乎个个飞檐翘角、气宇轩昂。尽管现存的山陕会馆、抚州会馆等6座会馆日显破败,却是昔日樊城商埠辉煌的历史见证。
如今,襄樊依然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最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武商量贩、中商平价、武汉工贸等大型连锁超市早已抢滩布点,世界500强之首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今年3月在襄樊开设了省内市州中的第一家连锁店,商战烽火大有愈烧愈烈之势。古城襄樊,正由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变为商家必争之地。
欲成大业,人才为先。自古以来,襄樊就是英才辈出之地。除了光武帝刘秀、辞赋家宋玉、名将伍子胥、“凤雏”庞统、唐代名相张柬之、大诗人孟浩然、大书法家米芾等本土籍人才外,襄樊还一度云集了诸葛亮、司马徽、徐庶、王粲、欧阳修等一大批外地英才。
襄樊市委党校晋宏忠教授认为,诸葛亮的成功与当时的荆州牧刘表善待士人的宽厚政策分不开。东汉末年,北方战火连年,刘表对陕西、山东、河南等地流落荆襄一带的士人大加慰留,以至后来形成了以司马徽、庞德公、诸葛亮等人为代表的荆襄士人集团,他们游学山林,分析时政,为诸葛亮的成才与出山建功打下了深厚基础。
时光飞逝到今天,对于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襄樊来说,对人才的渴望从未如此强烈。2005年以来,该市将吸引高层次紧缺人才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来抓,通过事业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柔性引才等一系列举措,短短两年多就吸引了博士、硕士近200人落户。
襄樊学界普遍认为,三国文化是襄樊汉江文化的巅峰,而三国文化又以诸葛亮文化为核心,诸葛亮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无论是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城市精神,还是为打造省域副中心提供精神文化支撑来说,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城市间的竞争固然是实力的比拼,但归根结底是文化的较量。”在襄樊电大副教授陈新剑看来,襄樊要提升软、硬实力,除了要从三国文化中汲取养分外,还应从楚文化中寻找精神力量,铸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文化之魂。楚国先民原住河南南阳一带,后迁至南漳附近的荆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后来不断扩充地盘。楚庄王即位后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励精图治,终成问鼎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楚国先民身上,不仅体现了开疆辟地的豪迈与自信,更有一往无前的执著与坚韧。当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的尘沙,那舍我其谁的英雄霸气仍如世纪绝响!
陈新剑指出,楚国先民体现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同样值得今天的襄樊人好好学习、借鉴,并成为襄樊汉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豪情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而今,世饮汉江水的襄樊儿女正英姿勃发,向着省域副中心城市昂首迈进!
(摘自《汉江魅力再发现》(下))地址:http://www.hbwh.gov.cn/Article/HTML/1775.shtm
聚星星之火熔为太阳之光
到了名城汉中,打开地图,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其发生地像一颗颗璀璨明珠,缀满了汉中盆地,令人惊叹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古汉台、张良庙、拜将坛、蔡伦墓、褒斜栈道、张骞墓、饮马池等一路走来,仿佛让人走进繁荣的大汉帝国;武侯墓、武侯祠、定军山、马超墓、古阳平关等,又让我们置身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
汉中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观众多。秦岭呵护和汉江滋润着的这块风水宝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诗经》中就有“惟天有汉,鉴亦有光”的句子,所以古人一直把汉中称为“天汉”。汉中自公元前312年秦首置汉中郡以来,自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汉中北通关中,南达川渝,西出甘陇,东控荆襄,汉江横贯东西,幅员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秦末楚汉相争,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在汉中筑坛拜将,举雄才,出奇兵。刘邦统一天下后,为了怀念帝业兴于“天当”的汉中,为了取天汉之美德,故特将他统治的朝代定为汉朝。强盛的汉朝绵延400多年,它是在中国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朝代,汉朝、汉族、汉字、汉文化等由它始称至今。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两大政治势力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碰撞,于是就有了老将黄忠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曹操在汉中褒谷口杀杨修、马岱虎头桥斩魏延的故事。刘备早年在汉中称汉中王,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汉中还养育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长眠着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还留下李白、杜甫、陆游等伟大诗人的壮丽诗篇。
汉中栈道自古就是连接秦蜀、沟通陇鄂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始于春秋、兴盛于汉唐的秦巴古栈道,更是我国古人翻越秦巴山脉、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汉中境内7条古道绵延千里,通川达关,连接西北西南,有着极为丰富的蜀道文化遗产。“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木牛流马走关中”、“一骑红尘妃子笑”等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些古道上。
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古道虽然已陆续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其遗迹随处可见,栈道沿途留有许多摩崖石刻、驿站亭阁、雄关险塞。
翻去历史的一页,如今的汉中又是怎样发挥优势,让这些历史瑰宝绽放财富之光呢?汉中在经历了多次定位的摇摆不定、甚至困惑之后,认识到文化才是旅游的灵魂,决定打古文化金字招牌,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兴市的新兴支柱产业和经济龙头,予以重点扶持开发。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汉中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西部地区旅游枢纽城市。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宗旨,进一步加大了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力度,建成了一批旅游净化、绿化、畅通工程,陆续包装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新产品,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使汉中旅游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先后推出了汉中三国遗迹游、天汉访古游、文物考古游等精品线路50余条,有成熟景区(点)50多处,其中国家级景区17个。先后举办了武侯墓清明文化旅游节、诸葛亮文化节、张良庙旅游节、张骞文化艺术节、紫柏山登山节等系列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高中档宾馆饭店50多家,床位2万多张;有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4万余人,基本能满足游客需求。
通过近年的发展,汉中旅游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仅2006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2.5亿元。
(摘自《汉江魅力再发现》(上))地址:http://www.hbwh.gov.cn/Article/HTML/1730_4.shtm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