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起义报》网站7月6日发表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问题专家彼得·诺兰的题为《理解中国“奇迹”的关键》的文章称,中国已经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道路。现将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思想、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共垮台以及革命创造的社会福利的消失,给俄罗斯带来了灾难性后果。这一现实使北京下决心抵御敦促其向西方自由民主转变的各种压力。
为什么苏共会垮台,而中国共产党却能够继续生存并巩固其地位?这两个共产主义超级大国的不同轨迹对21世纪的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其影响可能会在长期内一直存在。
这两个政权与1917年至1921年俄罗斯建立的经济体系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它们的基本特征(党掌控政治、生产资料国有、国家控制贸易)都是在长期的艰苦斗争岁月中形成的。
在成立时,中共采用了与苏联相似的政治架构和方针路线。无论是在苏联还是中国,内战和反抗侵略者的战争都使共产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得到了磨练和增强。
▲6月27日,参观者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合影留念。(刘颖 摄)
没有市场经济概念是苏共意识形态的一个要素。苏联将其付诸实践,得益于这一点,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工业堡垒,从而在欧洲和亚洲打败了法西斯军队。
但是,当苏共领导层丧失对方针路线的信心时,也就完全失去了方向。
另外,中国的政治和哲学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共的生命力。官员和知识分子被系统地灌输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以及由儒家思想家制定的严谨道德标准。这种哲学植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也植根于中共的意识形态。
1978年,在改革之初,中共决定放弃只拥有共同财产的经济体系。
然而,在中国开启这一历程的同时,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开始与中国原创的模式相互作用,并与中国政治思想的传统相结合。
国家不仅没有废除市场,反而寻求通过务实和智慧的监管,使其实现有效运作。为实现这一目标,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政府开展了广泛的公共工程,包括节约用水、改善基础设施、稳定物价、制订消除贫困的计划以及传播知识减少文盲等。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是创新和创造力方面的世界领导者。
国家接管了市场无法承担的活动,而市场又受到由中国哲学传统指导的国家的监管。
几十年来,中国就该国的历史、其知识传统及其与西方的关系展开了激烈讨论。这种讨论的具体特征可以从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共的意愿中看出。他们反思自己的过去并研究西方的历史。
自1978年以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在研究西方思想家的理论,以便进行持续的改革实验。
这一路上出现了无数的难题,而且今后无疑还会有更多困难。但是,中国实现的平衡非常亮眼。1980年至2018年间,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从2.3%升至18.5%。
中国主要企业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巨头,在世界范围拥有领先的技术、品牌和声誉。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其民众物质和文化福祉取得巨大提升的基础。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
中共的改革方案使西方认为,中国将主导21世纪。历史即将证明这一点。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很多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人民和他们的领导人已经找到了通向“对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