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2月2日电(记者徐海波 侯文坤)一年又一年的繁忙春运,记录着人们的归途。农民工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群体,他们走得好吗?曾几何时,春运路上充斥着他们通宵排队的无奈、长途跋涉的枯燥、大包小包的负重;如今,他们的愁容逐渐减少,笑脸越来越多。
“越来越短的回家路”
货架间,快递小哥洪柳正在给一年的工作收尾,轻松惬意。农历腊月二十八,是他和妻子启程回家的日子。“两个人,一个行李箱,装些换洗衣服。”洪柳从湖北武汉回老家黄梅县,坐3个多小时大巴就到了。
33岁的洪柳是京东物流武汉太和营业部的配送员,有十多年外出务工经历,在杭州、无锡、深圳等地当过烫工,送过外卖。要换作前些年,临近春节,洪柳可不敢这么从容。
“记得当年想从无锡回老家过年,要么是十几个小时大巴车,要么花二十多个小时坐火车再转客车,哪个都不轻松。”洪柳说,“现在,很多人都回到湖北省内就业,离亲人近了,回家路越来越短了。”他说。
舍远求近,得益于近年来国家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鼓励和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不少地方正通过政策促进、培训支持、平台带动等方式引导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就业。
40岁的朱利广和几个黄冈同乡在广东、上海、山东等地闯荡多年后,回到了武汉。“家乡这边发展越来越好,干事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对我们搞装修的来说,机会很多。”朱利广说,离家近了,春节回家就能说走就走。
“越来越便捷的购票体验”
春运如火如荼,农民工的见面问候语也由以往“你抢到票了吗”变成了“哪天走”。
“曾经,抢购春运车票就像打战,披着棉袄,带着板凳,连夜排队。”对45岁的装修工人王远胜来说,春运路上的苦他尝过不少,买票便是其一。“曾经为了从北京回九江过年,看好车票开售的日子,头一天晚上就提前到火车站窗口排队。”王远胜说,用十七八个小时的排队,换二十多个小时的回家火车,关键有时通宵排队了,还不一定买得到票。
如今,随着春运运力增加,智能手机的普及,新技术的应用,农民工购票体验不断优化,跨站抢票、分段购买、接续换乘等一些新名词出现;从“农民工团体票”到“务工人员自组团”,再到“动车务工班列”……不少农民工发现,购票体验大大改善。
“泡面少了,滋味多了”
武汉高铁站候车大厅里,80后农民工张鑫一身清爽的休闲着装,正用手机研究如何订高铁上的午饭。“上次点的郑州站的羊肉烩面不错,还挺有地方特色,这次换个羊腱子烩面试试。”张鑫一边下单一边说。
张鑫在春运路上跑了七八年,奔波过广东、山东、北京等地,体味过不少次“绿皮车厢吃泡面”的味道,或者等停靠某一站下站台去小推车看看有没有填肚子的吃的。“现在不仅在高铁上有不同价格、不同口味的盒饭供应,还可以通过手机点外卖,送餐小哥直接送到座位上来。”张鑫说。
在王远胜的记忆里,不仅春运路上的伙食变了,车上的娱乐方式也变了。曾经,火车上大多都是揣本旧书看,前些年,变成了看电脑,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聊天的话题也变了,以前除了唠唠家常,谈得多的是工钱发了没,怎么想办法要到钱。最近一两年,大家讨论的更多的是对方的工作环境如何,福利待遇如何,以及发展前景如何等。
“大家会为来年的自己做更好的打算。”王远胜说。
“越来越自由的回家路”
伴随农民工们返乡的火车“哐当哐当”声正慢慢减弱,农民工也不再只盯着火车上的硬座,选择高铁、飞机、自驾的也越来越多。
“不再挤摇摇晃晃的硬座火车了,乘坐高铁,或者卧铺列车,舒舒服服地回家。”在湖北省科技馆建设工地干活的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农民工王政笑着说,虽然票价比以前贵了,但工资也涨了,选择的空间也就大了。
相比往年,武汉中建三局一工地的董晏博今年回家的时间提早了不少。1月25日,他便开着自己的新车,与5名工友一起踏上返乡路。出来务工十年的董晏博,要从武汉回黑龙江鸡西,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没有高铁,只有普通列车,四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然后再转中巴车和摩托车才能到家,到家时,整个人都累瘫了。”董晏博说。
不过,今年他买了轿车。“一路游玩,一路休息,回家路更加自由了。”董晏博说。像他一样,现在每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自驾春运行列中。
“行李瘦了,心也安了”
背一包、提一包,再扛一包,曾是不少农民工返乡的“标配”。车站候车室、售票大厅、车站广场,在拥挤的人群中,那些扛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曾格外显眼,包里有给父母、妻子的新衣服,或是给孩子的玩具。
中建三局武汉康宁项目部的农民工李正说,去年他开始用快递邮寄行李,花了四十多块钱,四五天就寄到家。
今年,李正的行李更“瘦了”。他决定空手回去,就给老伴和孙子买点鸭脖之类的武汉特产,行李一件都不带了。“都放在工地宿舍里,工地有保安24小时巡逻,很安全。”李正说,家里已经网购好一些年货,等我到家了,再在老家的超市买一些,就够了。
“要给家里带的零食、衣服都直接从网上买了寄回家了,快递直接到镇上,家里取也方便。”洪柳说,他去年在武汉贷款买了房,等到交房那年,计划把老家父母和孩子都接到武汉来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