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养老院的生活丰富多彩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2月14日上午10时,大年初十,79岁的唐万仙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汉阳区社会福利院,“哎呀,儿子非要我回家过春节,我还是喜欢院里大家庭有规律的生活。”唐奶奶一边说一边拎着包裹走进房间:“你看撒,这里几暖和。屋里又没有暖气,小伢们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我也休息不好,过年这几天在屋里太累了,还不如福利院舒服。”
以前春节,福利院里的老人们盼着儿女接回去团圆,如今很多儿女来接,他们反而不愿意走了。连续几日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武汉各大公立福利院。数据显示:这两年来,留院过年的老人比例节节攀升。今年,八成以上的老人选择留在福利院过春节,其中江岸区、武昌区、汉阳区福利院留院过年的老人高达90%。
子女送来年饭大家分享
蔡奶奶今年84岁,患有心衰竭,去年8月住进了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春节前夕,4个女儿提出要接她回家过年,没想到遭到了老人的婉拒。“这里护理员对我很好,我也有几个好朋友,而且走到哪儿都是恒温,住得很舒服,过年我就不回家了。”
母亲不回来过春节,让4个女儿犯了难。“你们做些饭菜送到福利院来,我跟不回家的老人一起分享年夜饭吧。”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蔡奶奶出了个主意。除夕当天,最小的女儿跟儿子一起把准备好的年夜饭菜,送到了福利院。唠唠家常后,子女们留下饭菜,回了家。
圆子、烧排骨、牛肚……除夕傍晚6时多,福利院15楼大厅的餐桌上,已经摆放好了5道菜和1瓶牛奶,蔡奶奶招呼着同楼层7位不回家过年的老人在桌边坐下,老人们边聊边笑,一起吃起了年夜饭。蔡奶奶还不忘在朋友圈里分享同吃年夜饭的喜悦。一起吃饭的王奶奶也说:“儿女们不爱听我们唠叨,在这里想说什么说什么,自在舒服。”
老人和社工都舍不得回家
“年过得蛮好,你们费心了。”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武昌区社会福利院82岁的孙爷爷,一个劲儿地向护理员表示感谢。这是孙爷爷在该院过的第4个春节。
为了让老人们过个好年,福利院花了不少心思。记者对比该院最近三周老人的食谱发现,春节提供的三餐更为丰盛,特别是除夕到初二的三天时间里,老人们可以吃到基围虾三鲜面、粉蒸排骨、回锅肉、烧羊肉、米酒汤圆、饺子等美味可口的饭菜。
“春节这三天,会为留在福利院过年的老人每天再增加20元的伙食标准,平时每天是20元。”武昌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张涛介绍,该院春节为老人加餐的传统已有近20年,最开始增加5元,后来逐年增加到了10元、15元、20元的标准,加餐的费用全部由福利院贴补。“加餐并不是加菜或者增加就餐的次数,而是准备更加丰盛的菜品让老人们吃得比平时更好”。
张涛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福利院活动室里每天都会摆上水果、瓜子等物品,让老人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往年,一些楼层的老人还会自发办一台“春晚”,老人们自编自排节目,轮流上台展示。
90岁的彭启顺爷爷在这个福利院过了9个春节。他说:“这9年来,每年都有新变化。从最开始简单吃年饭到现在丰盛的美味佳肴,从开始猜谜语、小型动手动脑的活动,到现在看电影、玩电脑、唱卡拉OK。”我们老人也紧跟时代的潮流,越玩越年轻!”
养老院内四世同堂吃年饭
92岁的唐振德老人在汉阳区社会福利院已经住了20年,前年开始,唐老爷子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为了方便照护,72岁的女儿也搬进了养老院,这不,大年三十的年饭一家十几口人都聚在福利院1015房间,看着家里四世同堂,聚在一起过年吃年饭,老爷子虽然不能起身,但笑得却像个孩子一般开心。
女儿唐淑芳说,父亲年纪大了,接回家过年不方便,而且这边医疗条件比家里好,有什么突发情况可以直接治疗和转院,在养老院里吃年饭已经成为家里的传统项目,儿女们都非常赞同这种做法,“春节回家团圆是一种尽孝的形式,但是把这种形式改变一下,经常来院里探望一下老人,其实也足够了”。
福利院给了老人另一个“家”
“这几年,福利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越来越好,医疗服务蛮到位,住得放心。”83岁的钱奶奶因中风偏瘫,选择住进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在这里她不出福利院,就能刷医保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武汉市民政局福慈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如今的福利院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高龄、失能老人的去处,现在它更像是一所老年大学、一个活动中心、一处休养胜地,更是一个大家庭。老人和护工、老人和老人之间都成了朋友和家人,再加上福利院服务质量的提升、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让老人们对这个家更信任更依赖,这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福利院,老人的另一个“家”。
长江日报记者杨帆徐锦博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