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开特公司生产线长肖后俊正在忙碌。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摄
【编者按】人勤春早。春节过后,武汉开发区2万多家企业陆续开工恢复生产。当前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加快生产,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助力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本报特别策划,直击企业生产现场,去看一看那些拼搏赶超的开发区人。
“今年,我们工人的返厂率特别高,正月初八,600多名员工人便已全部返厂开工。我们的产品是全球供货,订单比较稳定,基本没有淡旺季,目前正在加紧生产。”2月19日,开特电子公司副总经理高志英介绍。
开特股份位于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兴城大道,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有传感器、功率模块、执行器、控制器等,在细分市场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这家企业的贴片车间里,工人们穿着白大褂、静电鞋来回忙碌,投资600多万元的SMT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批批空白的电路板,经过印刷、贴片、焊接等程序,变为成品,它们将被使用在大众,福特,马自达,吉利等国内、外车型。
开特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引入了高度自动化的SMT生产线。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摄
“这是一条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每隔6-10秒,便可下线一批成品,而整条生产线上,却只有2名工人。”33岁的生产线长肖后俊介绍。
他是湖北云梦人,在这家企业已经工作了5年多。开年刚刚上班,他便干劲十足。“我必须加倍努力工作,以便在武汉买房定居。”肖后俊说。
高志英介绍,目前,该企业正在做产线智能制造升级,导入MES系统,未来,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将进一步降低,效率将将大幅度提高。
这几天,研发工程师张先锋正忙着收集市场信息,做技术储备。“技术要跑在市场前面。过去,客户给你一张图纸,按图加工就可以。而现在,企业必须具备同步设计能力,客户只会给你一个概念,企业需要自己设计研发产品,客户接受后再量产,通常周期长达1-2年。”
图为研发工程师张先锋正在察看生产过程,他曾主导过许多产品的研发。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摄
39岁的张先锋在该企业工作了16年,主导了许多项目的开发。他介绍,当前,开特电子正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方向发力。“传统汽车一般用到13个左右的温度传感器,而一辆新能源车要用到100多个,市场很大。新能源汽车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已经成为我们的客户,下一步我们争取拿下国内更多的优质客户”。
张先锋介绍,在产品创新方面,开特做了不少探索,比如,阳光传感器可以感知阳光强弱,当阳光过强时,空调就会自动加大风量,使温度降下来,光线传感器可以感知光线,当汽车过隧道时,自动打开大灯。开特电子通过自主创新,将两种传感器合二为一,早在5年前就申请了专利,如今已经用在各种品牌的车型上。
一名女工正通过放大镜检查产品质量。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摄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汽车行业优秀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知名品牌。”高志英表示。(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通讯员 张敏 孙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