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好委员调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连续7年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图为:刘惠好委员(左)在农村调研。
大年初九,寒假尚未结束。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刘惠好一早来到办公室,埋头准备两会提案。
“今年,我主要关注精准扶贫中的金融风险和境外经贸合作中的投资风险。”刘惠好说。
刘惠好已连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7年间,她提交的提案始终聚焦于防范化解各种金融风险。
“我最欣慰的是,有两份提案提出后不久就落地了。虽然不是我的功劳,但我尽了自己的责任。”刘惠好打开她特意为政协履职准备的档案盒,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展示履职以来收到的提案答复函件。
2013年,正逢民营银行获批起步,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刘惠好经过反复调研,牵头提交的“稳步推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建议”以及参与其他委员联名提交的“关于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提案”等,成为当年全国两会上重点关注的热门提案。
2015年,关于“稳步推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建议”得到落实,《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公布,对保护存款人利益、防止挤兑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7年,刘惠好提交“关于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提出希望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降低个人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破除信息孤岛限制。这一建议在去年2月有了突破性进展,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国内首张个人征信牌照,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即将落地。
2015年和2016年,她分别提出了关于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等提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主要任务之一。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都警示我们金融危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解决不好会对国家总体安全形成很大威胁。”刘惠好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除了要消除产生风险的根源外,公民自身也需提升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能把包括P2P在内的理财产品当成“存款”,忽略其中的风险。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青藏高原到南海之滨,为准备提案,刘惠好调研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去年8月至9月,刘惠好利用暑假时间,前往杭州、温州、广州、深圳等地调研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情况。
“这些地区开放度较高,民企‘走出去’的时间也较早。”调研中,刘惠好发现,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境外的民企面临的汇价风险也在提升。刘惠好建议,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助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