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社会

“盲人兄弟”有绝活 耳听手摸修农机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5日16:12 来源: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讯  记者 白菲斐  通讯员 周晏安

虽不幸意外失明,但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身残志坚,练就了耳听、手摸来判断农机故障和进行农机维修的技术绝活,凭借一技之长照亮了人生前行的道路。

兄弟俩修理农机。  通讯员 供图

兄弟俩合影。 通讯员 徐娅莉 摄

1995年,这对同胞兄弟携手创办“盲人修车”维修部,24年来,他们为襄阳、十堰等周边地区农民维修农机3万多台,创新改造多项农机设备并带出了20多位农机修理工徒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农机维修工匠”。

他们就是襄州区古驿镇唐吕村的“盲人兄弟”周付喜、周成喜。

身残志坚  练就技术绝活

1968年9月出生的周付喜从小就爱摆弄机械。“父亲是四里八乡唯一的拖拉机手,农忙时节四处帮忙,遇到各种农机故障也常常自己解决,我们兄弟俩耳濡目染,渐渐也掌握了不少农机维修知识。”周付喜谈起自己与农机维修结缘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到了十五六岁,周付喜开始跟着父亲四处帮忙干活了。1992年,24岁的周付喜农机使用和修理技术都不错,也常常被周边不少农户所邀请,他原本以为生活可以这样美好下去,不幸却意外降临。有一天,他在田间作业时,突然感觉眼睛难受看不清东西,家人慌忙把他送到医院,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必须立即前往大医院进行手术。因手术费用较高,当时家庭条件太差,一时拿不出太多治疗费,周付喜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双眼失明。

失明后,周付喜的生活顿时暗淡下来。无尽的黑暗和生活的不便让周付喜心里充满愤懑和绝望,可生活仍要继续。每当听说哪家农机发动不了,哪家农机冒黑烟,周付喜的内心总是涌动着要去修好的冲动。慢慢地,周付喜坦然接受了失明的现实。为了不给年迈的父母增加负担,也为了自己后半生能安然度过,他决定徒手摸索,继续为村民维修农机,让自己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轨。

由于看不见,刚开始进行农机维修时,周付喜要么拿错工具、要么弄伤身体,造成旧伤没好又添新伤,但他没有打退堂鼓。除了吃饭睡觉,周付喜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解决农机故障。

用耳朵聆听。  通讯员 供图

发动机漏气检查,一般人常常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加入机油检测,但对于双眼失明的周付喜来说,只能靠感觉。遇到这个困难时,他灵机一动,对着气门使劲吹着“气”,然后,凭借微弱的气流,感知漏气的部位。就这样,靠着坚强的毅力,周付喜练逐渐就了听、摸、修等技术绝活。

1993年,周付喜被人接去古驿镇小营村修农机,路过村头时,他听见一辆路过的拖拉机发出“咔咔”的异声,他连忙叫住开车司机:“你这车有故障,发动机连杆铜套裂了要换!”司机不相信地说:“车要有故障,还能开得动?”但周付喜还是再三叮嘱他赶紧去检修。果真,检修师傅打开发动机一看,连杆铜套需要更换。过后,这位司机感激地说:“幸亏及时花100多块钱换了小配件,否则影响发动机,再引起爆炸,那损失可就大了,至少得花两千块!”

兄弟携手  开拓创业之路

随着周付喜修理技术的提升,周边需要他的农户越来越多,担心哥哥四处奔跑不方便,加之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接业务也很是不便,在弟弟周成喜的帮助下,1995年,“盲人修车”维修部在古驿镇开办起来。有了固定的门面,农户可以把农具直接送到店铺来维修,周付喜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

“盲人修车”维修部开办起来后,技术精湛加上价格公道,吸引了周边很多农机手,店铺的业务也逐日增加。考虑到哥哥周付喜眼睛看不见,弟弟周成喜也时常留在店铺帮忙,兄弟俩携手,期待未来的日子越来越顺利。

可不幸再次降临。2009年,一次意外让弟弟周成喜瞬间也成为了盲人。突然的失明,让周成喜很是消沉。这个时候,哥哥周付喜鼓励他说:“眼睛看不见了,但我们双手还在,你跟着我一起维修农机吧!我们一起靠自己自食其力,勤劳致富。”

就这样,在哥哥的带动下,周成喜振作了起来。那时正是农忙时节,不少农机需要不断更换播种、施肥等配件,在农机上打孔安装固定螺丝成了周成喜的工作。螺丝有直径6mm、8mm、10mm、12mm等近十种型号,对于正常人来说都把握不准,但周成喜经过摸索,想到了以钻机摇柄转动一圈为4mm的标准进行打孔,让他的手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多的一天,周成喜可以打孔900个,无一失误。

哥哥负责对农机进行维修、保养;弟弟负责工具发放、钻机打孔。兄弟俩患难与共,凭借过硬的维修技术,生意越做越大,“盲人修车”维修部的业务也从原来的襄州区古驿镇覆盖到襄州区黄集、伙牌、龙王、朱集、石桥、双沟、程河等镇,就连与古驿镇相邻的河南省邓州市、新野县部分农机手也慕名前来。

生意红火,但周付喜、周成喜兄弟俩始终身怀为民之心。农忙时,他们加班加点甚至上门服务,及时为农机手排除故障,即使有人临时拿不出修理费,兄弟俩也照常先干活,等秋收后再结账。农闲时,兄弟俩又热心为周边农机手介绍机具维修常识,帮助维护机械。得知少数农机手无机库,想着自己冬天生意清淡,兄弟俩又将自己的车间免费让给农机手用于停放农机设备。

勤劳创造  开辟光明天地

到了2010年,普通的农机问题,兄弟俩一听、一摸基本都能找出故障。空闲时间,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借助技能帮助农民解决日常的实际困难。

有一天,一名农户来找周成喜打孔安装时抱怨说:“刚用旋耕机耕一遍地,又要用精播机再来一遍进行播种,真麻烦!”那时候,农机具都是单一功能的,要么耕地、要么播种、要么施肥,农户的抱怨让周成喜开始琢磨如何将耕地和播种两道工序结合起来。

经过不断摸索,周成喜决定在旋耕机的机箱后侧加装上精播机,这样前面耕地,后面马上可以播种,这项创新立即得到了周边农户的点赞。再后来,周成喜得知农户们购买的精播机中的播种器是固定规格,仅适合摆放花生,他又尝试对播种器进行调整,研发出适合油菜、花生、高粱、娃娃菜等种子的播种器,让农民播种更加精准。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垄深和垄距,周成喜又对播肥箱进行了调整,研制了适合玉米、小麦等一行4孔、6孔、8孔的新装备。“现在除了维修农机,我们还对外承接定做、加工、改装及农机具销售等业务,能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了!”兄弟俩既自信也自豪。

跟徒弟们一起交流。  通讯员 供图

近年来,随着农机装备总量的迅猛增长,农机“看病难”问题日渐突出。为了满足农业机械维修的需要,在地方政府及农机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周付喜、周成喜兄弟多方筹措资金,于2016年开办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扩大维修车间的同时,积极带出20多位农机修理工徒弟。如今,其成立的合作社年维修收割机1400台、拖拉机1700台、其他机具1500台,年收入可达140万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7年,周付喜被评为襄阳市“残疾人自强模范”。2018年,周成喜、周付喜兄弟受邀参加由人社部、湖北省政府主办的首届“湖北工匠”表彰大会暨“技能中国行2018-走进湖北”活动,在活动现场,两位盲人兄弟娴熟的维修技能和农机工匠精神的演示,赢得了活动现场领导及嘉宾的阵阵掌声。

“未来,希望用我们的辛勤劳动,让合作社发展得越来好,期待农机修理车间环境更加舒适,功能分区更加合理。”周付喜、周成喜这对“盲人兄弟”正昂首挺胸,迈向心中的“光明”天地。

身残志坚 【纠错】编辑:周晓燕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