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学步履痕》封面。
图为:陶德麟在武汉珞珈山家中介绍《学步履痕》出版始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会君摄)
图为:《学步履痕》内页。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会君通讯员王培刚
他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被学界誉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最前沿、最有影响的前辈学人之一”。
他从抗日的硝烟中走来,亲历了新中国70年的巨变与辉煌。
他曾参与真理标准大讨论,所作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几个问题》等论文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他,是武汉大学原校长、资深教授陶德麟。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88岁高龄的陶老将自己的中学作文与读书笔记结集出版,名为《学步履痕》。该影印本,收录了陶老初、高中时期的读书笔记23篇,作文43篇。300多页的发黄纸张,端正的小楷文字,再现了哲学大家在青少年时期的忧国忧民情怀和修身养性之道。
艰苦的条件下,师生爱国热情炽烈如火
谈起《学步履痕》出版始末,陶老谦逊地说:“我中学时期的各科作业,一直都保存着。武汉大学、省社科联等几位专家,认为能启发当下国学教育,反复提出结集出版,才有了这个影印本。”
陶老回忆,1943年正是抗战时期,当时,恩施县城是战时省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在恩施考进省立实验中学(现为省武昌实验中学)初中一年级。
在《学步履痕》的自序中,陶老这样写道:“校舍是五峰山顶的一个破旧茶厂的几间木房。老师和学生晚上用的都是没有灯罩、冒着黑烟的油灯。学生每天清早要下山到清江河边用河水洗脸。没有餐桌,大家都蹲在操场上进餐。我们吃的是玉米粥、混合饭(七成糙米加三成玉米)和青菜辣椒;穿的是用再生棉粗布制作的校服。有一次校舍在风雨中损坏了,我们只好在操场上上课,搬几块土砖当板凳。”
即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陶老说,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却炽烈如火,抗战胜利的信念坚如磐石,乐观向上的情绪弥漫全校,书声琅琅,弦歌不辍。大家除了发奋学习,还组织抗日合唱团,排演歌剧,学校对学生德智体美教育抓得很紧,对学生的课业要求也非常严格。
“我们岂能坐视不救?我们岂能目击他们涂炭生灵?”
1944年9月,当时的国民政府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学生参加远征军。
陶德麟时年13岁,没有资格参军。他在作文《从军去》里慷慨陈词:无耻的侵略强盗们在行凶了,男女同胞受尽了欺凌!我们岂能坐视不救?我们岂能目击他们涂炭生灵?艰苦耐劳勇敢果决的青年们啊!大时代的主人翁就是我们!奋起吧!奋起吧!我们要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1945年,抗战胜利。次年,陶德麟就读的学校迁回武汉。
面对劫后的武汉,他写道:这是劫后的武汉,哎,多么悲惨的现象啊!然而这究竟是谁之过呢?敌人吗?汉奸吗?自然,他们是罪人!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在身上。诸位啊!这现象是不会长久的。空谈无益,漫骂无益,只要每个人将自己的人格树立起来,不为富贵所淫、贫贱所移、威武所屈,不抱怨,不灰心,埋头苦干,便足以将可怜的武汉从水火中拯救出来!
老师在陶德麟此篇作文后批注了四个大字:一尘不染。
陶德麟说,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一丝不苟,连一个错别字或写得不规范的字也决不放过,不妥帖的句子也必定加以修改,对全篇还要打出严格的分数,精心写出文采粲然、书法秀美的评语。
“青年与非青年,只依他们是奋斗或是沉沦而定”
青年与时代是什么样的关系?
陶德麟在初中写下《青年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对于人类多少应当有些贡献,那么人类总能安然存在;尤其是我们青年,正是国家的柱石,世界人类的改进者,所以我们对于人类的幸福,要努力的建设、创造,以期日新又新……我们应有的态度与精神,最紧要的,要算“负责任”了!不负责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通病;一部分人,说话随随便便,做事马马虎虎,这种人脑子里毫无世界人类的观念,简直就是宇宙间的败类!还有一种人:因为避免开罪于人而“不负责”……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好青年,必须切实负起自己的责任!
1948年3月,陶德麟已上高中,在《青年与时代》一文中,他的思考又更进一步: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使我们不做一个青年,因为青年的意义不仅是指年龄啊!有八十岁的青年也有二十岁的非青年。青年与非青年,只依他们是奋斗或是沉沦而定,只依他们能否紧随着或是领导着时代而定,年龄是不足道的,甘地以七八十岁的高龄,以瘦弱的身躯,尚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冒死地为和平而呼喊;他不比一个年龄只有二三十岁而意志非常消沉的人年轻得多么……所以,聪明的不要彷徨吧,时代不会等着你的!我们都是青年,我们只知道一件事,奋斗前进!那些怯懦者制造出来自骗骗人的名词,不要去睬它吧!来让我们抡起手来,和时代竞走!
“承继中华文化根脉,青少年必须背负的历史使命”
相比初中,陶老高中的作文一半以上都是文言文了。陶德麟说,至今他还能背诵当时读过的一些古文和诗词,能唱以《礼记·礼运·大同》篇为歌词的歌曲,也能写文言文与格律诗,“这显然得益于少年时期的训练,我自己觉得那些时间精力没有白费。”《学步履痕》的序中,有关专家表示:六十多年前留下的珍贵文字,给我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诸多启迪,比如,要重视修身修心,养德养性,熔炼茁壮之人格;要志存高远,涵育效力社会之家国情怀;要博学多识,深厚学养之积淀,等等。同时,我们也深深感悟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五千年中华文化之根脉,是今人尤其是青少年必须背负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