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社会

700尾大规格中华鲟放流长江 长效声呐信号可监测是否洄游繁殖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4日06:37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中华鲟放流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吴擒虎通讯员周星亮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吴擒虎、通讯员李洋、何英)4月13日,2019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宜昌举行。700尾不同年龄、体长超过20厘米的大规格中华鲟被放归长江。从宜昌出发约一个月后,部分中华鲟将游抵大海。

这是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成立以来,该所连续实施的第61次中华鲟放流活动,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2万尾。

30多年来,中华鲟研究所通过技术攻关,掌握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人工种群遗传谱系构建、早期性别鉴定、种质资源保存等物种保护核心技术,建立了覆盖催产繁殖、增殖放流及洄游监测等全生命周期的中华鲟保护体系。

今年中华鲟放流活动,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为避免近亲繁殖造成种群退化,研究所建立了反映中华鲟亲缘关系远近的遗传谱系。此次放流的中华鲟分别孵化于2009年、2011年、2013年、2014年和2017年,形成5个年龄梯队,有利于提升遗传多样性。

中华鲟性成熟时间为9至12龄,无法通过外观判断性别,这是性别配比和梯队筛选的最大难题。经过几年技术攻关,研究所顺利将基因诊断技术用于性别鉴定,能将确定性别的时间,从成鱼8龄提早到幼鱼2龄以内。该技术有助于缓解自然条件下中华鲟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此次放流的中华鲟,有一部分是8到10龄,将很快达到性成熟阶段。与去年一样,科研人员采用了可工作10年的长效声呐标记。如果这批放流的中华鲟能在海洋中发育成熟,并顺利洄游繁殖,其声呐信号将被监测到。

近年来,中华鲟研究所融合声呐标记监测、互联网及无线传输等多项技术,建立了从宜昌至长江入海口、覆盖长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放流中华鲟监测系统。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最近几年放流中华鲟进入长江入海口的比例为53.7%,这标志着超过一半的放流中华鲟适应了从淡水到咸水的环境变化,能够顺利进入大海。

技术 性别 长江 放流 中华鲟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