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周治涛 通讯员陶火应
“冷对群芳争烂漫,平生不悔作炊薪……”近日,新洲老人林炳松生前创作的诗书画作品,由三个子女共同出资出版,书名《霜叶集》。他的子女告诉记者,书中收录了老人生前创作的214首诗词和一批书法、国画作品,按照父亲的遗愿,赠送给生前的诗友、琴友、同事和亲戚。
爹爹用诗画赞美家乡风物
“长虹拦秀水,塔耸彩云间。区艇掀骇浪,奇峰隐碧天。美人佯仰睡,游客误成仙……”这是林炳松老人作品集里一首名为《道观胜景》的诗。
林炳松的二女儿林敏介绍,父亲生活工作都在新洲道观河,以前是当地水电站的职工,作品集里的诗作都是他退休20多年来创作的。
图为:亲属展示林炳松遗作《霜叶集》
林敏翻开诗集,向记者介绍,《霜叶集》里赞美道观河风光的诗就有20多首,还有不少诗涉及新洲各处山水,老人在一首《念奴娇》里写道,“避暑山庄亭台楼榭,傍水依山列,纵情游览,留连谁肯离别。”
2013年,林炳松每天带着木凳子和画具,步行到道观河风景区,先画报恩禅寺,再以其为中心,将万佛塔、龙凤桥等沿湖景物一一画出,花了整整10个月完成了道观河风景画,配上对联做成书画中堂,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亲友到访家中,无不啧啧称赞。
《霜叶集》除了收录诗词,还有书法、国画作品。林敏表示,父亲生前兴趣广泛,在书法、绘画方面也有追求,加上他喜欢四处交游,结识了不少朋友,到了70多岁还经常出游并即兴创作一些诗词和书画作品,向别人推介道观河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豁达爹爹病床上感悟人生
林炳松的老伴周秀桃回忆,丈夫去世前的4年间,一边对抗病魔,一边收集、整理自己的诗词和书画作品。即便在病床上,也不忘创作诗词,感悟人生。
面对丛林野花杂草,他写下“冷对群芳争烂漫,平生不悔作炊薪”,表达对工作任劳任怨的意志;追忆老友们一起游山水、拉二胡的情景,他写下“寄情山水涂鸦墨,相逢知音奏雅琴”……在周秀桃看来,丈夫乐观豁达的情怀,不但体现在自己的精神风貌上,也深深地影响了身边的人。
林敏说,父亲虽然只上过初中,但他一直爱好文学艺术,退休后一直坚持写诗作画写对联。“对于父亲来说,去道观河写生,与大自然接触,是一种爱好,也是养生方式。”
去年8月,林炳松因多发性骨髓瘤去世,享年80岁。父亲去世后,林敏兄妺三人遵照父亲的遗愿,将他的诗作、画作和书法作品汇编成集,名叫《霜叶集》,这是父亲生前取好的书名。
最近,林敏抽空送了13本作品集给父亲的朋友,余下的30多本将陆续送给父亲生前的诗友、琴友、同事及亲戚。“也是我们做子女的帮父亲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心愿,同时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与追思之情。”
个性爹爹让亲友心存敬意
“挚友堪称一艺人,心灵手巧善多能。挥毫赋韵篇篇秀,品曲操琴件件精。院内栽花花映舍,门前种果果盈庭。夕阳不逊朝霞景,恭望先生不老星。”这是林炳松赠王凯臣的诗,王凯臣反复看过好多次,感慨良多。
72岁的王凯臣介绍,5年前他听朋友说林炳松喜欢写诗,便慕名去林家拜访。两人初识,互相自我介绍,王凯臣做过兽医、当过村官、嫁接果树也是一把好手,聊天间隙,林炳松飞快创作了这首诗。“他把我的这些特长用诗词写得淋漓尽致,我非常佩服。”王凯臣说,林敏专程将一本《霜叶集》送给他,勾起了他对老友的许多回忆。
周秀桃看不太懂老伴的诗词,但他的言行让她倍感自豪。周秀桃回忆,老伴生前经常给子女讲解诗词,用诗词里面的句子讲解孝道等为人处世的道理,教育儿女要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学习和工作,如今大儿子和幺女儿都成为高校教授,二女儿在社区上班,也受到居民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