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9日讯 5月28日,位于武昌的武汉长江船务公司的“人民13号”趸船被拆除迁移,这也是武汉市核心区最大一家码头基地被拆除,标志着武昌区优化调整工作中码头拆除工作全部完成。“人民13号”前身是一艘美国海军坦克登陆舰。
据了解,武汉市核心区最大的码头就是武轮坞修码头基地。武轮坞修码头基地隶属于长航集团旗下的武汉长江船务公司。武汉长江船务公司这次优化调整有三个码头,分别是宝庆码头、月亮湾汉宁基地和武轮坞修基地。武汉长江船务公司在4月上旬先后拆除宝庆码头和月亮湾汉宁基地。
武轮坞修码头基地共有水域岸线900米,共停靠有16艘趸船,也是武汉市核心区最大的单个码头。
武轮坞修基地座落于长江一桥、二桥之间——武昌区临江大道三层楼工院路江边闸口(月亮湾水域),与原武汉客运港码头隔江相望。武轮坞修基地由原长航武轮坞修公司和军山船厂于2016年5月合并而成,以资产租赁和船舶坞修两大业务为主。
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发布《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优化调整工作将整合集并公务、旅游码头,拆除影响城市景观的码头,实现“一无一化一提升”(即无货运、船厂码头,公务、旅游码头集约化运营,城市滨江生态景观明显提升)。
长航集团和武汉长江船务公司积极会同武昌区政府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沟通协商,达成拆除搬迁协议,为整治行动发挥了带头作用。
根据武汉市码头优化调整方案,武轮坞修基地需要整体搬迁。5月中旬,武汉长江轮船有限公司开始启动武轮坞修码头拆除工作,首先迁移趸船是“木兰山”号船坞,“木兰山”号船坞是长江中游最大的船坞,拥有举力3500吨,总长110米、型宽32.7米、内宽25米,5月15日,“木兰山”号船坞从武昌三层楼水运闸口码头基地拖到青山船厂。
“人民13号”是武轮坞修码头最后拆除的趸船,前身是一艘美国海军坦克登陆舰,系武汉长江轮船公司船务公司靠泊用趸船,兼综合办公及部分生产车间用船,5月28日,“人民13号”搬离武昌水域。(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任延艳 胡安梅 照片由长航集团提供)
链接:
“人民13号”前身是美国海军坦克登陆舰
“人民13号”船名为“长轮 3001”,其型长96.32 米,型宽15.8 米,型深5.25米。
“人民 13 号”系原美国海军 LST-766 号坦克登陆舰。
据长航集团提供资料显示,武汉江滩有两艘以美制LST型坦克登陆舰改装而成的工作趸船。其中武汉长江轮船公司坞修公司的水上车间前身为美国海军LST-766号坦克登陆舰。
据史料记载,二战期间,盟军亟需较大型的远洋型运输舰艇,以便在欧洲大陆之间运送坦克和其它车辆。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共同批准了英国海军提出的重新设计坦克登陆舰计划,史称 LST(Tank Landing Ship 的缩写,意思为坦克登陆舰)。同年11月,决定由美国船级社负责设计。1942年1月,LST 的第一个缩比模型制作完成,并立即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大卫泰勒试验水池进行试验。1942年2月,美国国会正式批准LST的建造计划。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共建造1052艘 LST。
1945年,二战宣告结束。美军不再需要庞大的远洋登陆舰队。1946年至1949年初,国民党海军陆续购买、接收、装备 LST,统一以“中×”命 名,称为“中”字号。 除国民党海军外,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下属的招商局轮船公司、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水上运输大队、民生公司,陆续购买多艘拆除了武备的LST。据史料记载,解放前陆续进入中国的LST约为61艘。
在长江航运管理局1959年度《船名录》里,“人民13号”就收录在其中,该船原名“金沙江”号、“和平 16”号。 该舰于1944年9月建成加入美军服役,1946年初退出现役。1946年12月出售给中国的民生公司作为商船使用,有资料指出该船当时将坦克大舱改为三个货舱,并在甲板上设置了电动吊杆,民生公司将该船命名为“宁远”号。LST-766登陆舰战后被出售给了一家阿根廷公司。1950年,在卢作孚先生和民生公司的多方运作下,宁远轮暂时摆脱了被国民党政府征收和劫往台湾的命运,停靠香港。1950年6月9日,宁远轮佯称前往韩国而驶离香港,在东海海域突然转向,于15日平安抵达上海。1953年 上海海运管理局成立后,该船改名“和平16”号,1954 年转交长江航道局使用,再次改名“人民13”号。1980年,“人民13号”退出运营序列后,被改造成水上浮动车间停泊在武汉。
据介绍,“人民13”号是招商局历史上在武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为数不多、保存良好,且见证过二战的历史实物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