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社会

为中共一大提供会址的他 原来毕业于湖北这所书院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09:22 来源: 荆楚网

(通讯员陈鼎)今天,是党的生日。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出发,中国共产党已走过98年的光辉历程。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

上海市兴业路76号,今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而98年前,它是湖北人李书城和其胞弟李汉俊的家。

中共一大会址,现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

曾担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的李书城,是经心书院“1899级校友”,他熟读四书五经,后来东渡日本求学,23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筹备和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他在武昌与黄兴并肩战斗,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法等战争。1921年前后,他支持和帮助胞弟李汉俊在上海发起建党,为党的一大成功召开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期间,他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保全武汉和平解放。1949年,毛泽东亲邀他共商国是,同登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周恩来委任他为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部长。他一生清廉,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

曾经的红绒绳辫子小秀才关心天下兴亡

故事还要从李书城的父亲李金山开始说起。李金山年轻时刻志励学,但一直到38岁,才考上秀才。于是打消了做官的念头,回到潜江老家办学堂,教书为业。

李书城刚满7岁,就在严父+严师的私塾里,寒窗苦读。16岁读完四书五经,即赴县城考中了秀才。因他头后的长辫子上,常像小姑娘一样,扎着一根红绒绳,所以人称他是“红绒绳辫子的小秀才”。

中秀才这件事震动了乡里,周围的父老兄弟和亲友们都来为他祝贺。但李书城并不想沿着科举的道路走下去,而想弃文习武。他幼时自备了一把木剑和一根短竹,每天清早起来弄剑舞棒,对此,父亲也不阻止,还教他读《战国策》和《孙子兵法》。

李金山非常关注时局,常给李书城讲林则徐禁烟而遭贬、洪秀全起兵反清以及邓世昌为了反抗日本的侵略而葬身黄海的故事。他给李书城讲: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就是天王和将帅不读书,不知道治平天下之道。这些故事,对李书城投笔从戎、习武从政影响深远。

这所当时最好的学府引他走上报国之路

心怀天下的李书城,一心探索报国之路。1899年,17岁的他经县里保荐,进入位于武昌的经心书院学习。

经心书院的建成比两湖书院早21年,比自强学堂(如今武汉大学的前身)早24年,迄今已有150历史,是清末书院中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书院之一,可媲美当今的高等学府。

它是晚清中兴名臣张之洞于1869年创建——时任湖北学政的张之洞,商请湖广总督李鸿章,筹拨公款建设一所湖北当时最好的精英书院,李鸿章定名为“经心书院”,取其义“以治心者治经而经正、以治经者治心而心正”。

▲经心书院旧址,沿着三道街小学西行百余米即到

像李书城一样,经心书院的学生都是由学使从各县挑选最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然后保荐至书院。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历史风云变幻之际,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孜孜不倦汲取着最好的教育资源,成为国之栋梁。

在经心书院求学期间,李书城住的都是单身宿舍,不但不用交房租,每个月还从书院领取三两银子作为伙食费和杂用费。日常所穿的衣服、皮靴、笔墨纸张也全部由书院发放,并且每人还有礼服:蓝布长袍一件,青布马褂一件。

优越的学习条件,让李书城得以潜心读书,并在此期间学习日语,开始研究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同与异,悉心观察国内局势发展,不断接受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日后接受先进的革命思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书城在经心书院学习了3年。1902年5月,张之洞选派学生31人赴日本东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学习,定期8个月毕业。李书城就是其中之一。与他同行的,还有黄兴。二人往后结为知己。

拥有150年历史的经心书院堪称近代武汉文脉之源

据史料记载,经心书院倾注了张之洞的大量心血,筹款不易,张之洞私人掏钱出了办学三分之一的资金。请来的授课老师,均是当年在学术上极负名望的人才。硬件设施也尽善尽美,学生宿舍共有四栋,每栋房屋20间。后山上还建有天文台和图书室,设备先进。

而经心学院的学子们,也像李书城一样,没有辜负书院的心血。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沿着张之洞的足迹,将创办新学的种子进一步播撒。1903年起,张之洞陆续废除书院,改办学堂,经心书院挑选出的学生,大多分派到这些学堂去任堂长、学监和教员……“这些人皆是用其所学,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颇具威望,为当时学生所极称佩的。

还有一部分人,直接参与了革命与历史进程,被永久载入史册——李书城、吴禄贞、李步青、耿伯钊、谈锡恩……他们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最终成为推翻清王朝的干将、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

湖北人熟知的百年名校武汉大学,其前身是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自强学堂是张之洞在创办经心书院、两湖书院之后,在1893年创办的新式学堂,它是张之洞沿着创办书院的轨迹摸索出来新的教学构想。

可以说,经心书院正是近代武汉科教崛起的“星星之火”,它的办学实践,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播下了火种,奠定了基础,为武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堪称是近代武汉的文脉之源。

1902年,经心书院与江汉书院合并,更名为勤成学堂。1907年,改名为存古学堂,4年后停办。直到2015年,在25位企业家的捐赠和发起下,这所当年的地方最高学府得以复建。截止目前,参与发起捐赠的企业家已达47位。

如今,经心书院新址坐落在东湖之畔,已成为举办各类文化公益活动的场所。复建4年来,经心书院秉持“文化传承、智慧分享、兼济社会”的宗旨,举办经心读书会、经心大讲堂、道德讲堂、经心学术讲座等近100场文化活动;举办祭孔大典、最美读书人摄影大赛、楚天少儿诗歌大赛、全国书院高峰论坛、中国文化产业峰会、荆楚文创节、万人唱诵《楚辞·离骚》等文化盛事20余场;向社会捐款捐物累计已逾1200万元。

而书院历史与城市文脉的挖掘也未曾被遗忘。经过一次次的查阅史料、实地考察,隐匿在市井之间的经心书院旧址终于在2015年底抖落一身历史的尘埃,被发掘、保护和擦亮。

复建后的经心书院

文脉,是一座城市精神之根。辗转百年而复兴的经心书院,必将在伟大的时代中步履壮阔,焕发新生;而具有远见卓识的经心企业家们,亦将怀崇文之心,行传承之道,在荆楚大地上引动风云,拓展文化天地。也许有一天,这座城市会因“经心”而不一样。

青年李书城的雕像立于复建后的经心书院前

【纠错】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