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武汉市江夏区的李才玲婆婆看到楚天都市报有关遗体捐献救助生命的报道后,萌生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想法。2013年10月,适逢在部队服役的大儿子回家探亲,在全家人的见证下,老人郑重在遗体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了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
“看到媒体报道,不少患者通过器官捐献重见光明、生命得以延续,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几年,在李婆婆的带动之下,6位亲人都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昨日,记者来到李婆婆家中,她对记者说,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遗体捐献,需要更多普及和宣传,把爱传递下去。
图为:李才玲老人在家缝制手帕,她和老伴的生活简单又幸福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摄
登记表等了两年才签字
“这些都是我收集的报纸,上面都是捐献器官帮助他人的信息。”李才玲婆婆走进屋里,从一个老式抽屉中拿出了几份楚天都市报,上面均刊载了有关遗体捐献的报道,有关器官捐赠信息都被她用红笔框出来,做了标记。说起报道里的捐赠故事,她如数家珍。李才玲说,原本保留了很多报纸,后来遗失了一部分。
今年78岁的李才玲是武汉市江夏区人。1958年她考入护校,学习解剖课时接触过遗体,对生命早已心存敬畏。退休前,她一直在江夏区卫生健康局任会计。
2011年10月,李才玲看到楚天都市报上关于遗体捐献的报道,深受触动。她找老同事打听,得知可以到江夏区红十字会领取遗体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于是,独自领回了登记表,填好了资料,就等作为执行人的亲属签字。
她找到了在武汉工作的小儿子和小女儿,两人都没同意,提出要等大哥回来后再商量。当时,李才玲的大儿子在部队服役,只能等待每年一次的探亲假才能回家一趟。
2012年下半年,大儿子探亲回家,李才玲讲了自己想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想法。她希望儿子能够在申请登记表上签字,成为自己的遗体捐献执行人。大儿子拒绝了,“不能让父母入土为安,这样做不就是不孝顺吗?”
李才玲对记者坦言,刚开始她也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说闲话。后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李才玲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一件好事,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人死了其实什么都没有了。捐献遗体利国利民,你看报纸上的这些捐献眼角膜的人,死后还能帮助别人恢复光明,这是好事。”她将这番话转告给大儿子,平时经常在电话中和他沟通。
2013年10月,大儿子再次回家探亲时,被母亲的坚持所打动,在登记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等了两年这件事终于落实,李才玲心里踏实了。
“我老伴是个很善心、实在的人,这件事她说了两年,孩子们都被她感动了。”李才玲的丈夫熊正德说。
图为:李才玲收藏的刊载有捐遗报道的报纸
6位亲人相继成为志愿者
当初,熊正德对捐献遗体也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老伴的意愿,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当李才玲提出让他也一起填表时,熊正德刚开始并没有同意。“我当时还是老观念,怕亲戚们不能接受。”说起这段往事,熊正德颇为腼腆地笑了起来。
图为:5位老人都是捐遗志愿者,从左至右:李玖英、李才玲、熊正德、李才英、尹幼枝
熊正德说,很多亲戚都不同意这样做,当时他的想法是去世后跟父母、兄弟一起葬在老家。“人的思想转变有个过程,后来我也想通了,活着尽孝才是最实在的。身后事办理起来也繁琐,捐献遗体可以减少子女负担,所以我也填了表,希望对社会有用。”熊正德说。2017年4月,熊正德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
让李才玲没有想到的是,她带动了多位亲人加入到遗体捐献行列中来。最早响应李才玲的,是她的亲家。2014年,李才玲探望大儿媳的父母。亲家母付书云告诉她,两口子都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他们两个悄悄地办好了登记才告诉我。”李才玲对记者说。2017年1月,亲家孙长生去世,遵照老人生前遗愿,捐献了遗体。亲家母告诉她,医院还举办了遗体捐赠仪式,仪式很庄重。
后来,李才玲又对兄弟姊妹讲了自己为何要捐献遗体,弟弟李才英和弟妹尹幼枝被她打动。“这是个好事呀,人死了时间久了有谁会记得你呢,不如帮助别人,也可以减轻子女和社会负担。”尹幼枝说。
2017年3月,李才英和尹幼枝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2017年3月26日,是武汉市第11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李才玲、李才英和尹幼枝一起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活动,到石门峰纪念捐献者。“四个大纪念碑写满了名字,我当时想,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尹幼枝说。
2018年1月,李才玲的小妹李玖英也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我觉得是个好事,遗体捐献也是一种走法,没什么不好。”李玖英爽朗地说。
至此,在李才玲的动员下,有6位亲人成了遗体捐献志愿者。
捐遗还需更深入宣传普及
记者在李才玲和老伴熊正德的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看到,两人选择的是遗体全捐,一问之下才知道,其他4人也选择了全捐。
“人活在世上,很多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遗体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当然是件好事。”熊正德说。
李才玲退休后,并没有闲在家中,而是经常在公园打太极拳锻炼身体。她也时常向一起锻炼的同龄老人宣传遗体捐献。“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遗体捐献,需要更多普及。”李才玲说。
记者临走前,她一再叮嘱,希望媒体深入到社区宣传,让更多人真正了解遗体捐献。
据江夏区卫生健康局朱华乔介绍,经过几年的宣传,江夏区已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人数达到226人,已经实现遗体捐赠的志愿者人数约为30人,遗体捐献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医学研究、临床医学教学。
楚天都市报记者孙婷婷 陆缘 通讯员刘龙腾 张春红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