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1日讯 2018年,国人一年吃掉700多亿美元进口食品。近日,来自海关总署和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白皮书》显示,从“尝鲜”到“常态”,进口食品成家庭食品消费重要部分。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发现,武汉市场上,不仅仅常规进口货,连法国人小时候吃的百年饼干、奶酪都可以在武汉买到,国外美食“老字号”正跑步进汉。
市民品尝进口美食。记者孙珺摄
眼下,家乐福南湖店 “美食直通车约惠法兰西2019法国美食节”上,不少市民留意到,除了达能进口水、依云矿泉水等常见的法国货外,连有着百年历史的乳制品、饼干、巧克力、饮品都纷纷扎堆进汉“讨好”武汉消费者。
“我小时候吃的饼干,有上百年历史,在武汉也可以找到呢。”家乐福进口食品采购经理奥荷是一位地道的法国姑娘,在武汉生活了9年。在她看来,武汉人自信、开放,包容性强,对国外美食的选择也越来越讲究,不仅仅要买普通的进口“大路货”,还希望吃到地道的、有手工艺传承的美食。她说,武汉市民“脑洞”很大,经常会采购地道的手指饼干、淡奶油等原料食材,回家加上本地水果,自制成武汉版的“提拉米苏”等,打造中西结合的糕点。“这两年,进口商品的占比已经从10%提升到30%,覆盖全部食品品类。”
在武汉的永旺超市,不难找到日本有名的北海道“白色恋人”饼干以及有百年历史的巧克力等零食。在徐东中商超市,“一带一路”的美食精彩纷呈。该超市人士介绍,前几年购买进口食品的主要是在汉外国人士、收入相对较高的白领和高校老师,如今,普通工薪阶层也成了洋食品的消费群。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依托中欧(武汉)班列,比较小众的东欧美食也来到了武汉。
武汉人钟情本地“老字号”,也热衷尝试国外美食“老字号”,由美食承载的多元文化交融,恰恰折射出一种开放和自信。而数据也恰恰说明了国人对进口食品的期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海关总署和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白皮书》显示, 2009-2018年十年间,进口食品规模以17.7%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2018年首次超过700亿美元。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开放政策的支持以及贸易便利化措施的不断完善,进口食品已经逐渐成为寻常百姓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57.5%的消费者在进口食品上的消费金额占整体食品消费的比例超过了10%,这一比例比一年前增长了近5%。家庭是进口食品消费主力,一二线城市是消费聚集地。未来,渠道下沉,全球美食进入更多三四线家庭菜篮;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奠定基础,进口生鲜食品增势迅猛。
在武汉,来自各大超市的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市场上的进口商品超过7000种,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最受武汉人欢迎的进口食品,法国、意大利、日韩等排前列。(记者孙珺 实习生陈起航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