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济利在烈日下进行垃圾压缩作业
楚天都市报记者卢成汉通讯员赵志宏实习生段琰枢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萧颢
烈日之下,48岁的环卫压载工张济利手持一根铁钩,在压缩车和铲车的配合下,将大堆的垃圾进行压缩。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滚落,刺鼻的气味他却已经闻不到。他们每天将垃圾收集压缩后,送到专门的处理场处理,留给市民清新的空气和整洁的生活环境。
1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硚口区长丰垃圾转运站,近距离见证了张济利的工作过程。
顶着烈日处理垃圾
长丰垃圾转运站是硚口区唯一的垃圾转运站,全区11个街道的垃圾都会运到这里来进行处理,日压缩垃圾600吨。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环卫司机便开着垃圾运输车,到各个街道收一次垃圾。一些车没有压缩装置,便需要通过转运站将垃圾压缩后装载,送往垃圾焚烧场。于是,垃圾压载工应运而生。
1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长丰垃圾转运站,空气中散发的气味让人想呕吐。
这时,一辆垃圾压缩车开进来,戴着草帽口罩、身穿长袖衫的张济利手持一根1米多长的铁钩迎了上去。地上有一些堆放的垃圾,当铲车将垃圾铲进压缩车车箱时,他需要及时摁下按纽,让压缩车将垃圾“吞”进肚子里,然后自动进行压缩。
“如果不经过压缩,一台车只能运七八吨,压缩后可装下12吨。”张济利说话时,不停地用铁钩“勾”掉挂在压缩车外的垃圾,“不把它们弄下来,一是不好看,二是容易掉在马路上,影响环境。”“好了,车子吃‘饱’了。”张济利说着,就摁下了关闭车箱后盖的按钮,“铲车铲了24斗垃圾,经过压缩后,有12吨了。”
张济利说,这个转运站有六名压载工,分两班三人轮流作业,每天要压缩垃圾600多吨,每人平均要在四个小时内处理200余吨。
这里人人都有皮肤病
趁着间隙,张济利喝了几口水,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滚落。记者这才发现,他的脸部和颈部都有皮肤过敏的症状,深紫色的疤痕这里一块那里一块,“旧疤没好,新疤又来。”他说。
原来,铲车将垃圾倒进压缩车时,垃圾中的污水不时溅到张济利的脸上和身上,由于穿得少天又热,容易染上皮肤病。“有时脸上和身上出现瘙痒,不敢轻易抓,只能涂抹一点皮炎平来进行缓解。”他说。
垃圾转运站容易滋生蚊虫,虽经消杀也不能杜绝。一旦遭到叮咬,也容易形成皮肤感染。为了防叮咬,他只好手臂套上长袖。“我们几个压载工,几乎都感染过皮肤病,只是轻重不一。”张济利说,大家从未当过什么大问题,没去医院治疗,都是自己买药擦拭缓解。
鼻子失灵闻不出臭味
记者进入到这座垃圾中转站,远远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尽管戴着口罩依然受不了。张济利站在压缩车旁近距离作业,垃圾腐烂和发酵后散发的异味更加浓厚,但他似乎没有太大的反应。“我来这里工作两年多了,起初也是受不了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久了就闻不到了。”张济利说,他的6名同事也都跟他一样,鼻子“失灵”了。为了不影响家人,他们一般换衣、洗澡后才回家,但仍有蛮重的气味。
长丰转运站副站长钟家俊说,为了减少这些刺激性气味对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站内安装了雾状喷射装置,里面是植物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臭味。但是由于垃圾量大,加之气温高,仍难以完全控制气味散发。“我们有一座不落地垃圾转运站正在建设中,不久的将来,压载工不直接接触垃圾,气味也会大为减少。”钟家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