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十堰新闻

十堰70岁“追星老汉”衣衫褴褛 却见证9次日食想建天文台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2日08:35 来源: 红星新闻

头发花白,衣衫褴褛,抱着天文摄影器材穿梭在山林里……因为现实和梦想的强烈反差,湖北十堰70岁的“追星老汉”吴世英一下子火了。他的照片像表情包一样在网络传播,许多网友形容这位爷爷“脚踩在淤泥里,把手伸向漫天星辰”。

“追星老汉”吴世英

而在村子里,吴世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有的村民认为他是“疯子”,家徒四壁,却全国各地乱跑。

在“烧钱”的天文爱好者群体中,他是一个“奇葩”。他自称去过30多个省份,见证了9次日食,参加了8次“星空大会”,但每次仅有几百元经费,只能吃泡面,露宿街头,甚至逃火车票。

2017年,他在附近的村小建立了一个小型天文教育基地,将一个天文望远镜送到学校,还帮其定了一份天文杂志。最近,他想在家搞一个天文观测站,还想在家背后的山顶建一个天文台,前者因为自己不会操作相关设备搁浅了,后者因为需要庞大资金,被村民笑称为“痴人说梦”。

从小痴迷天文

镇上唯一订阅杂志的人 崇拜徐霞客

在盘道村,吴世英称得上一个传奇。

吴世英所在的梅铺镇盘道村位于十堰市东北部,在秦岭南坡与大巴山东延余脉之间,鄂豫两省交汇处。这里沟壑纵横,群山环绕,从十堰出发,开车需要近3个小时。吴世英家的白色平房横在半山腰,要跨过一条小溪,爬上林间的陡坡才能到达。

吴世英拿着天文设备 受访者供图

14岁时,吴世英上初中,开始从地理书上了解到地球、行星以及一些天文现象。那时他每次考地理基本都是满分,但当时的信息无法满足他对天文知识的渴求,此后的几年总是一边学习,一边寻找与天文有关的书阅读。

有一次,他偶然得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地址,就写信过去咨询困扰自己的问题。几个月后,一位姓唐的专家给他回了信,并推荐几本专业书。他专门到十堰把书买回来,一本一本地啃。

吴世英初中毕业没再继续上学,跟着父母干农活。19岁那年,他被分配给村大队放牛,为了不被村民发现自己放牛时偷偷看书,他总将牛赶到距离村子较远的地方,然后躲在沟里看书。有一次看书入了迷,牛跑丢了,好不容易才找回来。

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吴世英的笑话。有一次深夜,他为了看星星,裹着一床被子坐在河堤上等,结果太困睡着了,整个人摔到河里。吴世英在种地方面不是强手,但是因为一些天文知识,对天气预测非常准确,村民春种秋收遇到很多问题都会咨询他。

吴世英保存的书籍和杂志

吴世英的房间有一个皮箱和几个纸箱,皮箱里除了能认出封面的《四书五经》《徐霞客游记》《易经》,以及一本他购于1988年的《简明天文学词典》,其它很多是一些没有封皮、泛黄的天文书籍。几个纸箱全是《天文爱好者》杂志,红星新闻记者翻开其中一箱,发现最早的一本时间是1989年。

吴世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定《天文爱好者》杂志,一直到现在,他收藏的杂志价格从0.25元、0.6元、10元到现在的12元。吴世英回忆,那时候村民书信较少,但是邮递员每个月都会给他送书,后来和邮递员熟了,对方告诉他,一位村民在他的带动下定了两年杂志,后来没再坚持,梅铺镇就只剩他一个人定杂志。

初中时,吴世英的孙女梁心娇经常到外公家翻书看,她对外公的天文书籍不感兴趣,每次都挑选《红楼梦》《水浒传》和一些外国名著。初中物理、地理对于她来说很难,她常常向外公请教一些问题,有时候也突发奇想地问:“世上有没有外星人?”外公总是用宇宙大爆炸、星系、黑洞、虫洞回复她,她听也听不懂。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是吴世英最喜欢的人物。徐霞客的一套四本《徐霞客游记》一直是他的枕边读物,至今已经翻了六七遍。以前,他以徐霞客为榜样,致力于走遍全国;现在,他常常笑称:“徐霞客只走了半个中国,而我基本走遍了全国。”

“现代夸父”

“追日”第一站是漠河 经常露宿街头

吴世英“追日”旅程的第一站是黑龙江省漠河。公开信息显示,上个世纪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发生在1997年3月9日,漠河是全食带上中国境内唯一的城市,也是最佳观测地点。

吴世英记得,他带着一只单筒望远镜赶去漠河,和几千人一起观测。天空渐暗,忽然全部变黑,人们发出海啸般的呼喊,然后天空又慢慢变亮。人生第一次看到日全食,让吴世英兴奋不已。

吴世英

随后,他还顺道去了大兴安岭,一路上一边欣赏北国风光,一边想着节省开支。据吴世英说,那次来回32天,他花了700元钱,没住过宾馆,要么住好心人家里,要么露宿街头。

漠河之行让他对天文现象越发迷恋。

1999年,他到海南的天涯海角看“南方的星空”;

2008年,他到新疆阿勒泰观看了21世纪第一次日全食;

2009年,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光临长江流域,他在武汉的汉口江滩和几万人一起见证;

2010年,他辗转千里到云南大理,观看了日环食;

2012年,他到福建莆田晋江入海口,看到了海上日环食;

2016年,他第一次出国,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观看了日全食;

2018年和2019年,他又分别在内蒙古和哈尔滨看了两次日偏食。

在吴世英印象里,1999年去海南最为波折。刚到广西,他身上就只剩下140元钱,继续往前快没钱了,返回家又不甘心。最终,吴世英选择破釜沉舟,将140元全部用来买了去海南的汽车票。到了海南,他就和当地的乞丐在一起,真有好心人给他5元、10元……

2010年去大理前,吴世英接到电话,得知小孙子因病去世了。当时他正在火车站,心里犹豫了一下还是踏上了南下的火车。他为那趟大理之行写了一首打油诗,其中两句是”孤身一人到云南,落泪春城看日环“。后来,他回家第一时间到孙子坟前烧纸,并烧了几张拍摄的日食照片。

在去雅加达之前,吴世英曾打算到美国,后来因为办签证繁琐就放弃了。2016年,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他终于踏出国门,一个人在雅加达待了4天。因为语言不通,加之坐车太贵,他就一个人在街上溜达,最终在城市的河边找到一户居民,愿意他上视野开阔的二楼观景。他至今还珍藏着从雅加达带回来的、关于当天日食报道的报纸。

全国各地的火车票

吴世英有一个蓝色小盒子,里面装满了这些年去全国各地的火车票,西宁、武汉、西安、福州、南宁……大多都是硬座和无座。

这些车票要么是去看天文现象,要么就是去参加“星空大会”。“星空大会”是天文爱好者观测星空、天体摄影、展示天文器材等活动的一种聚会。据吴世英讲,他到现在总共参加了8次这样的会议。

《天文爱好者》的编辑苏晨记得,吴世英每次参加“星空大会”都提前一两天到达,穿着朴素,但和大家交流热情,“因为吴老师讲方言,有些话我们听不懂,但能够感受到老先生兴奋的心情”。

吴世英在“星空大会”发言 受访者供图

2018年的两次活动,苏晨向承办方介绍了吴世英的情况,承办方免费邀请他参加。媒体报道中,吴世英被称为“现代夸父”,在其中一场活动中发言,他穿着灰色马甲,举着话筒,胸前挂着大会的证件。吴世英介绍,他每次发言都是一个主题,应该在学校普及天文教育。

老吴的梦想

为学校建教育基地 后山建一个天文台

赵明是湖北最大的民间天文台——星光之友天文台的台长,2016年和几个小伙伴投资60余万,在十堰郧西大山里建了一个天文台。2017年4月,赵明认识了到天文台参观的吴世英,并得知了他的天文梦想。

吴世英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在赵明看来,爱好天文的群体普遍有比较好的教育和经济条件,吴世英却是一个例外。他还记得第一次到吴世英家的场景,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到处破破烂烂,其中一个房间里摆着用粉色的窗帘盖着的两台天文望远镜。“虽然只是入门级的(天文望远镜),但是反差特别大。”赵明很震撼。

当天,赵明教吴世英调试好新设备后,吴世英决定把其中一台送到附近的村小——盘道小学,在那里建设一个小型天文教育基地。他们把设备搬到学校一间空出来的教室,本打算和学生们一起看星空,但是安装好已经是晚上,学生也放学了。后来,吴世英又自讨腰包为学校订阅了《天文爱好者》杂志。

如今,盘道小学只有20多位学生,3位老师。在张校长看来,村小有时候连音体美一些副课都没法满足,天文教育就更是奢侈了,学生们现在看不懂这些杂志,但可能会为将来的人生打开一扇窗。

除了在学校建立天文教育基地,吴世英一直有一个建天文台的梦想。很多年前,他用家里的优质地在后山山顶换了10多亩地,为了日后建设天文台作准备,可是庞大的资金是个大问题,后来退耕还林,山地也变成如今的山林。

吴世英还未完工的天文观测点

他退而求其次,决定在家里打造一个小型天文观测点,工期断断续续。10多年过去了,如今这个天文观测点还是一个水泥台,墙面砌得歪歪斜斜,钢筋露在外面。一面他自制的旗帜,也因为风吹日晒,只剩下半截。

但是吴世英使用天文观测点的心情已经迫不及待。2018年,他让赵明帮他买了一套天文观测点的设备,全新的需要两三万,最后吴世英凑了一万买了一个二手的。吴世英设想,在他建的平台上搭一个活动棚,放着天文望远镜和电脑,电脑的另一头可以连接投影仪,将观测拍摄的影像实时呈现在投影仪上。

2018年6月,赵明按照吴世英的想法,教他操作过一遍,但是操作太复杂,吴世英没搞明白。现在,新设备一直躺在箱子里,他将一个小的望远镜摆在水泥台上。虽然小,但是路过的村民都会被这个“家伙”吸引,和吴世英开几句玩笑。

村民眼中的“疯子”

家人并不支持 孙女觉得外公很酷

在盘道村大多数村民看来,吴世英是一个“疯子”,村里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野驴子。天文对这里的村民来说太遥远,“日子过好比啥都重要”。

吴世英家的房子

吴世英家的周围,村民几乎已经将平房换成了楼房或新房,他们在房前屋后搭起棚子种植香菇。只有吴世英的房子还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至今仍然没能通车。

吴世英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小时候患病,智力有缺陷,没有劳动力;女儿嫁到隔壁的镇上;另外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多年,一般只有过年才回家。十多年前,吴世英的老伴去世,家里常年是他和大儿子生活。早期时候,除了种地,吴世英跟着工程队修大坝、修路,后来还做过贩卖药材的生意。

在孙女梁心娇看来,外公的爱好的确很酷,但也给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吴世英经常外出,不仅让家里失去一个劳动力,还需要花费一部分钱。梁心娇的妈妈是家里的老二,因为吴世英常年外出,她不得不和母亲担负起整个家庭。

吴世英在家建的天文观测点 受访者供图

梁心娇说,他们一家人其实都不支持外公的爱好,但是外公总是有点不顾一切的意思,后来家人也就不说了。

在吴家,只有吴世英的大儿子是他的粉丝。这十几年,他和父亲一起用小斗车,一车一车拉来沙石和水泥,建造天文观测站;他还会一张一张看父亲从全国各地拍摄的照片,一本一本翻父亲订阅的杂志。

除此以外,他还从父亲口中积累了大量地理、天文知识。记者采访时,他总在一旁听着,有时插一句,立刻会被父亲打断。他并不在意,还是津津有味地听着。

红星新闻记者 潘俊文 湖北十堰摄影报道

【纠错】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