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某为医护人员送上牌匾表达感谢。
“如果不是十堰人医急危重症救治团队的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4月21日,十堰人医重症医学科门口,即将出院的丹江口市患者谭某将一块写有“大医精诚德艺双馨”的铜匾送到医护人员手上。牌匾的背后,是该院有着急危重症救治“蛟龙突击队”之称的移动ECMO技术团队凌晨驰援,九天九夜持续守护、全力救治,助患者转危为安的感人故事。
■文、图/记者韩玉砚特约记者周玉池
命悬一线,十堰人医专家驰援
3月28日,65岁的谭某因连续5日咳嗽、咳痰、发热,到当地医院进行抗感染等治疗。
3月30日下午,谭某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进行吸氧处理后,效果依然不明显,且病情呈加重趋势。次日零时,他被转入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在吸入纯氧的情况下,其血氧饱和度徘徊在60%—88%之间。
此时,谭某的病情已经发展为重症肺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但由于当地医院条件有限,他的病情仍在持续恶化。
3月31日17时许,当地医院专家会诊讨论,并与家属沟通后,紧急联系十堰市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兼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刘杰。19时40分许,刘杰迅速组织医院相关科室会诊,并火速派专家前往支援。
当晚9:30,十堰人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黄光庆、呼吸内科医师张立波两位专家抵达当地医院。此时,谭某已经神志不清、全身紫绀、呼吸窘迫,生命危在旦夕。经诊断,为重症肺炎、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连夜转运,危重病人“起死回生”
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如果继续使用之前的治疗方法,死亡率接近100%。时间就是生命,两位专家建议马上对患者启用ECMO(人工肺)技术,待病情稍稳定后转院治疗。
4月1日凌晨,市人民医院ECMO核心技术团队携带专业ECMO仪器设备及两台救护车前往丹江口市。凌晨2点,在当地医院医护人员的配合下,ECMO上机顺利运转。之后,谭某呼吸逐渐平稳,面色红润、血压稳定,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到94%,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半小时后,救护车从丹江口市出发。其间,9名ECMO小组成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各种仪器、设备和救命管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仪器参数,全力保障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
与此同时,十堰人医急危重症中心已做好迎接病人的准备,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做好消毒和仪器设备准备工作,救治小组人员也已到位待命。凌晨3:30,患者安全抵达重症医学科(ICU)。
在ICU住院期间,十堰人医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成员日夜守护患者。从ECMO并联CRRT、俯卧位通气,到伤口换药、抗凝、镇静镇痛……经过9天的耐心守护和精心救治,4月9日17:30,患者成功撤下ECMO。
妙手回春,患者送铜匾致谢
由于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治疗期间出现酒精戒断引起的谵妄,无法配合治疗,且气道分泌物较多,4月10日,医生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术,继续镇静,恢复昼夜节律、心理护理、肢体康复等治疗。3天后,患者谵妄症状消失,可经口进食。撤下呼吸机,转入呼吸内科治疗几日后,身体各项功能恢复正常。
4月21日,谭某痊愈出院。当天,坐在轮椅上的谭某将一块写有“大医精诚德艺双馨”的铜匾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感谢他们多日来的用心守护与精心治疗。
十堰人医急危重症中心作为十堰医疗界的“蛟龙突击队”,综合实力雄厚,在全市历次重大急危重症抢救中屡立战功。2016年,该院率先在鄂西北地区独立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体外循环心肺复苏术(ECPR)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顺利救治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重症肺炎等患者20余例。2018年9月,该院就成功转运过一名来自谷城的呼吸心跳骤停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