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现场。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明 翔)5月25日,在上海市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上,十堰市急救中心主任刘家敏研究员专题报告《创建中国航空救护融合发展模式》,赢得来自我国和德国、美国、澳洲等地300余位国内外航空救援界与会学者的热议和认同。当日,十堰市还荣获中国航空医疗救援3项大奖。
刘家敏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航空医疗救护现状,解读了中国民航局和国家卫健委出台的《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十堰市19例空中急救实践,针对航空救援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航空救护融合发展模式。
“中国现阶段航空医疗救护需要重点服务特定区域和特定对象。”刘家敏演讲道:“特定区域”主要是各类突发事件导致交通堵塞时间较长的区域,西部地区和中部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山区,救护车和急救船不便运行的海域。“特定对象”是指急危重症患者或重伤员必要通过飞机转运到上级医院救治且能支付转运费用者,在重大活动保障中需要直升机现场救护的人群,各类突发事件中需要通过直升机迅速转运的伤病员或受困群众,需要通过航空器快速转运的特殊药品、设备、移植器官与急救人员等。
对于如何推进中国航空医疗救护融合发展,刘家敏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各航空医疗救护试点省市卫健委和民航部门应联合制定本地试点实施方案。二是研究制定中国航空医疗救护管理办法,建立行业规范。三是多渠道解决航空医疗救护运行经费问题。四是建立民航、卫健、应急等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五是构建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航空资源共享模式。六是引进社会力量,创建区域性航空医疗救护联盟,共走融合发展之路。
在25日晚举行的2018-2019年度中国航空医疗救援颁奖典礼上,全国共有8家医疗机构获奖,作为航空医疗救护试点的十堰市占其3项:十堰市急救中心获“最佳院前急救机构奖”、十堰市人民医院获“最佳医院服务奖”、秦巴山航空医疗救援联盟获“机构杰出贡献奖”,成为获奖最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