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力量

十二年如一日,翻山越岭送电影进乡村—— 郧阳大山里有支女子放映队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5日07:27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际凯通讯员省芙萱

编者按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一个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闪现着巾帼奋斗者的身影。大山深处,她们默默付出,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治安一线,她们严谨缜密,服务美好生活;服务行业,她们真诚勤勉,谱写一曲曲爱的旋律;创业路上,她们创新争优,挥洒拼搏汗水……她们,用实际行动,展示着新时代奋斗者的新风貌、新作为。

三八妇女节前夕,湖北日报推出“新时代奋斗者·巾帼新力量”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不畏山高路远,坚守一线岗位,就为了让乡亲们能在家门口看场电影。

不惧日晒雨淋,十二年如一日,把党的政策、先进文化送到乡亲们身边。

在十堰市郧阳区,有这样一支女子放映队,她们用默默付出,展现出不让须眉的巾帼之志。

大山里来了群“女娃子”

“村民们注意了,今天晚上6点半,到广场集合,放电影。”2月20日下午4时30分,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的广播响起。

村广场上,43岁的杨琴正忙着将设备从车里搬出,安装银幕,调试放映机、喇叭、投影仪等设备。

当晚6时许,村里的男女老少,三三两两邀在一起,向村广场聚集,或拿着小板凳,或拎着花生瓜子。6时30分,科教片《婚丧嫁娶树新风》开场,虽然室外温度有点低,但100多位村民裹着棉衣、羽绒服,或站或坐,看得津津有味。

15分钟的科教片放完,正片登场,放映的是抗战题材影片《浴血反击》。

“您喜欢看这片子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问62岁的村民吴光梅。

“喜欢喜欢。”吴光梅笑着说。

龙韵村是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3211位村民来自郧阳区的29个村,“这几个女娃子不简单,常年翻山越岭,为我们放电影,太辛苦了。”面对记者,从马鞍村搬迁来此的贫困户胡高远竖起大拇指。

胡高远所说的女娃子,就是郧阳女子放映队。

为响应国家的公益电影下乡活动,2007年,郧阳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招募放映队,9名女同志报了名。“当时确实没想到她们会报名,刚开始我还担心她们无法胜任,现在回头看,是我小瞧她们了。”郧阳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朱俊芳说。

33岁的胡琴,是女子放映队里唯一的大学生,也是年龄最小的队员。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加入放映队,承担胡家营镇和南化塘镇34个村的电影放映任务。“从小就喜欢看电影,选择这份职业,就是源于热爱。”胡琴说。

12年时间里,这支女子放映队活跃在郧阳区的20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每年为每个村放6场电影,她们的足迹遍布郧阳区。

坚守,只为乡亲们的期盼

“你看,这是我进村被狗咬的伤痕,还没消退。”2月21日,放映队里年龄最大的华荣兰挽起右侧裤腿,两排牙印还清晰可见。

刚开始送电影下乡的那几年,摔跟头、被狗咬,是队员们经常碰到的事。“现在,我们跟村里的狗都混熟了。”放映队队长曹克梅笑着说。

由于一些村交通不便,队员们有时需要在村里住下。“去年夏天,我去南化塘镇玉皇山村放电影,晚上在村民的土坯房里休息,结果老鼠半夜爬到我脚上,把我吓一跳。”那一幕,胡琴记忆犹新。

41岁的熊艳,从“分不清韭菜和小麦”,到能下地帮村民挖花生、割麦子,完成了从“城里人”到“村民”的转变。

扛着三四十公斤的设备,穿行在山沟沟里,这是9名女放映队员的工作常态。家人,也是她们觉得亏欠最多的人。

胡琴的丈夫是货车司机,同样常年在外奔波,家中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无人照料,只能送到寄宿学校。

放映队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

在五峰乡,90多岁的老奶奶一大早上山挖竹笋,只为给放映队“加个菜”;在南化塘镇黄柿坪村,为了给放映队改善伙食,村民争相到河边钓野鱼……

来自辽瓦村的孟昌翠说:“从前到了晚饭后,我们不是打麻将就是睡觉。放映队来了,生活有了新盼头,希望她们能常来。”

“每次进村,乡亲们都会把家里好吃好喝的拿出来,临走还会往我怀里塞,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这工作虽苦虽累,但乡亲们的一声声感谢,一张张笑脸,让我感觉这工作很有意义,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杨琴的这番话,道出了放映队所有队员的心声。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