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十堰高新区内的汽车产业园
十堰高新区一角
大运汽车生产装配车间
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佳恒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机器人生产液压油缸
通讯员赵锋罗静特约记者姬廷顺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生机勃勃。
走进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工人忙碌,时时都能触摸到经济快速发展的脉搏,处处都能感受到一个个项目迅速推进的强劲浪潮……
3月4日,省级高新区——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正式揭牌,十堰市向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迈出了坚实一步。从5家企业起步,经过12年的发展,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健康为引领,以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现代服务为支撑的“1+3”产业格局。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勇往直前,冲刺“国家队”,十堰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梦想在春天里起航。
着眼长远
齐心合力筑梦“国家队”
十堰是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更是全省发展的西部重要增长极。如何克服“先天不足”,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提升造血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7年5月,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大机遇,向科技部呈报了创建十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着力建设一个在秦巴山片区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地,从而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活力和效益。
思路决定出路。自2018年8月以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着眼长远,提出把创建国家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在十堰西北片区,采取“一区两园”的模式,依托原郧阳经济开发区和张湾区十堰工业新区,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十堰东南片区,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茅箭区等片区,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从而形成推动十堰高质量发展的“车之两轮”。创建国家高新区,将紧扣“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培育”要求和“新生产、新生态、新生活”目标,坚持“高科技引领、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高活力导向、涵育创新创业新生态,高标准要求、开创绿色发展新格局,高层次链接、打造开放协同新高地,高品质营造、建设科技人文新城区”,按照以升促建的思路,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打造“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
“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和创新的孵化器。创建十堰国家高新区,是十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是拓展十堰高质量发展空间的重大举措,也是培植十堰发展竞争力的紧迫需要。开展这项工作,对于十堰的发展来说,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也放不得。”市委书记张维国在高新区创建专题会上强调。
今年3月1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武又专程赴科技部汇报十堰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科技部徐南平副部长对十堰创建国家高新区表示支持,并提出将亲赴十堰考察指导,更加坚定了十堰创建国家高新区的信心和决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十堰创建国家高新区,将其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任务之一。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高新区列为今年全市五大任务之一,坚持“突出特色、创建引领,以创促建、以建为本”的思路,组建最强专班、倾注最大精力、争取最大投入,着力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抓紧准备申报要件资料,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要把创建十堰国家高新区作为今年全市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共创共建的强大合力,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战姿态,确保创建圆满成功。”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武要求。
特色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高”和“新”是高新区发展壮大的生命线。
近年来,十堰高新区立足本地优势和特色,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以汽车产业为核心主导,生物健康为特色引领,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为战略支撑的“1+3”生态产业体系。
汽车产业高端化发展,是国家商用车及关键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体,东风汽车、东风猛士、东风小康、湖北大运、驰田金刚、华阳变速等龙头企业加速壮大,形成整车及零部件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生物健康产业加速布局,天圣药业、长江星医药等重点项目深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万润新能源等科技型企业加速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产业绿色化水平全国领先。
同时,涵盖电商物流、数字创意、科技服务等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其实,创建国家高新区,十堰已具备足够的优势和基础。经过50年的发展,十堰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全市拥有5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千亿元制造业存量资产,50万辆商用车、5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2018年汽车产业产值1443.44亿元。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2018年实现产值370亿元。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264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9.72%。创新平台219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是唯一拥有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的地级城市,年转化科技成果300项以上。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929件,同比增长5.7%。
欲筑大厦,必先固本强基。十堰正因具备了足够的基础条件,才有底气提出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创新创业
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十堰围绕产业发展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在扶持双创支撑平台、优化双创发展环境、构建双创发展生态等方面积极作为,创业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全市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向高新区倾斜,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专业检测平台、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均建在高新区,全市35%的企业创新平台在高新区、45%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高新区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均同国内各科研院所或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十堰科技创新有目共睹。东风猛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万润新能源公司被工信部授予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称号,郧阳环水有机农业星创天地晋升为国家级星创天地,大运公司被认定为2018年度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科技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高新区设立1支产业引导基金、3支风险投资基金,成立全国首家“资本市场服务脱贫攻坚金融工作站”,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助推113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优秀人才带动是激发企业新动能的最佳路径。近年来,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力推进“柔性引才”和“滨江人才计划”“车城工匠培训计划”,累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0余个,引入高端人才12名,其中国家“万人计划”1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6个,拥有省级科技创新人才9名,省百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名,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1个。
上下同欲者胜。十堰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市科技、发改、经信、招商、财政、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创建国家高新区领导工作小组及指挥部,进驻高新区开展创建工作。郧阳区作为核心区,也相应成立创建工作指挥部,从区直部门和高新区抽调精干力量,与市创建办合署办公,设立综合服务、协调联络、材料申报、科创业务、信息宣传五个工作组,形成了市区上下联动、郧阳张湾主动、政企多方互动的作战体系。
产城融合
打造一流园区美好环境
坚持规划引领,产城融合,强化服务,是十堰冲刺“国家队”的关键。
十堰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政策服务环境,逐步完善空间格局,产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以十堰大道、天马大道、长岭大道、沧浪大道等为骨架的“四纵三横”路网格局初步形成,电力、通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建成绿化及景观面积近120万平方米,整个园区实现“九通一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省工业园区前列。
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服务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中心、中铁大桥局城市综合体、阳光书院投入运营,国家南水北调博物馆、湖北医药学院、市人民医院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优质生活保障。
推行“居住+入学+就业”的服务体系,建成1000套“人才公寓”,形成“人才社区”,并配套建设“高层次人才帮办服务中心”;推行“人才服务金卡”制度,对人才引进后的手续办理、项目落户、子女入学等实行“绿色通道”服务;拿出200余万元,对在全区各行业的研究生进行补贴和奖励。
引资与引智并重,清晰的产业定位,完善的生活配套,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了一批科技资源人物和创新团队入园投资兴业,创新要素汇集,为园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持和智力保障,成为高新区招商引资的“活”名片。
点燃科技创新火炬,引领经济提质增效,创建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十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