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产业“聚会”  发展“比美” ――房县城关镇扎实推进“三大产业强镇”新质生产力观察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2日17:5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柯勇 余小娟 陈婷婷)“公司设董事会,董事会成员3至5人,从股东中选举产生。设董事长一人,由董事会依法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连日来 由房县城关镇人民政府牵头,城关镇社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股东,整合社区(村)闲置的资产、资源,集体抱团发展,正在谋化成立房县民众联合发展商贸有限公司,释放着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城关镇坚持培育以“樱桃长廊+黄酒小镇+集体公司”等持色产业当家,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从而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尽享新质生产力 “红利”。

从一块“田”看“新兴产业壮大”之变

端午期间,在房县八里旺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樱桃种植大棚,看到这里的樱桃跟其它的樱桃有所不同,品种百花百样。负责人李建明告诉笔者,这个大棚种植的樱桃其实是和四川大学团队合作的中试基地,有14个品种,通过引进多个品种的樱桃进行研究,来延长樱桃的采摘期。

走进八里村,农户们的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都栽植着樱桃树。提起樱桃,村民王术林介绍说,“过去,我家只种玉米和稻谷,年景好时勉强能维持个肚儿圆。村两委多次上门耐心做工作,让我家改种樱桃和蔬菜,如今我家年收入达2万多元。”他说:“在当地他家的樱桃树算是较少的,有些农户家中有10亩以上的樱桃树,一年光卖樱桃的收入就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的农户比较普遍。”

20多年前,全村曾发展樱桃近千亩,通过“三元嫁接”小范围种出“杜氏大樱桃”,但因种植技术不成熟,本地气候差异制约,这种来自大山的“大樱桃”,一直未能推广开。千亩樱桃树,被砍得所剩无几。正在大家为产业发展一筹莫展的时候,两个人的接力重传承改变八里村樱桃产业的命运可没少“折腾”。一位叫冯家洪,他可谓是樱桃产业的领航者,2002年,他发展樱桃60多亩;一位叫李建明,他是科技创新者,2013年,他回乡创业,通过采集野樱桃种子育苗,用砧木进行嫁接,终于选育出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生长的新品种——“八里旺”樱桃。以樱桃产业冯家宏、李建民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传承了传统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先后成立了庐陵王、八里望樱桃种植销售等专业合作社,形成“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产业发展模式,巩固“万亩樱桃·十里长廊”项目,擦亮“房县樱桃”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樱桃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樱桃成熟期间,专业合作社组织果农统一标准采摘、市场保护价收购。2015年以来,成功举办三届樱桃花节和十届樱桃采摘节;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樱桃种植科技合作战略协议,新建高标准樱桃示范园,发展樱桃10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7个社区(村)。今年樱桃节,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樱桃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综合旅游收入过亿元。

在三海村运林家庭农场,成片的桃林映入眼帘,一颗颗套着果袋的冬桃缀满枝头,四处弥漫着桃子的香甜气息。农场主陈运林在桃树下忙着摘桃、装筐、运送,游客们在桃园里拍照,体验采摘乐趣。

2015年,陈运林成立家庭农场,流转210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和特色瓜果。他搭建大棚,从外地引进蜜桃、甜柿、冬枣、冬桃、葡萄等10多个品种,建设观光采摘园。从3月到现在,每周都有来采摘的游客。”陈运林介绍,下一步计划将家庭农场打造成服务功能完善的休闲场所,让游客在这里吃农家饭菜、喝原汁黄酒、摘生态水果,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全镇像三海村运林种植养殖家庭农场达100多家。

从一碗“水”看“传统产业焕新”之效

在209国道与谷竹高速在此交汇的城关镇炳公、三海村,翠绿的山脚下簇拥一栋栋庸派楼房,村中酒香扑鼻,酒旗飘扬,一幅“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意画卷生动展现。

“以前出门在外打工,总会担心家里的老人小孩,现在在家就可以挣钱,而且比以前挣得更多。”几年前,谭祥春听说村里发展黄酒产业,她决定回家酿酒创业。如今,三海村谭祥春家的“老虎醉”黄酒供不应求,深受顾客喜爱。在谭祥春家斜对面不远的“谭学云黄酒坊”,地上摆满了酒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酒香。储物间里,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酒壶、酒坛琳琅满目,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游客慕名前来品尝她酿制的黄酒,看着一壶壶黄酒被游客装车带走,她心里好的乐滋滋的。谭学云告诉笔者她在2017年开始卖酒,靠门上过来的人卖黄酒,现在加入了山海宴黄酒合作社,不仅酒卖得很好,而且还发酒缸、铝合金盒子、铝合金案板,这些器备规定了做黄酒的标准,并且有专门的检查小组专门检查质量问题。

虽然房县黄酒近年来频频出彩,但“低小散乱”的经营方式,一直困扰着产业发展。“房县黄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以前,城关镇制作黄酒多以小作坊、散户为主,按照相关政策,小作坊生产的“房县黄酒”只能在当地销售,或者委托亲戚朋友代售,不能进商超,发展受限。

如何规范小作坊生产,做大做强房县黄酒产业,促进农户增收致富?近年来,该镇以庐陵王酒庄、忠和酒业等龙头企业为支撑,以黄酒合作社链接到户为抓手,实行大证管小证,一证管多坊,支持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新型市场主体,种植糯稻超千亩,改造标准化黄酒作坊100余户,做到“八统一”(统一地产糯米、统一地产小曲、统一酿酒工艺、统一酿酒器具、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宣传、统一销售定价),培植谭学云、邓平、谭祥春等一批黄酒酿造大户建设“酒坊+合作社+电商”黄酒体验馆。目前,全镇年产黄酒1000万公斤以上,年销售额过千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以庐陵王酒庄、忠和酒业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在三海村规划建设黄酒研发基地,着力打造“三海黄酒小镇”,探索“黄酒+文旅”多业态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充分发掘文旅游资源禀赋,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乡村民宿,开设黄酒市集、儿童乐园、美食街区等,打造房县黄酒产业集聚中心,建设集特色产业、休闲度假、森林康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从一条“路”看“未来产业培育”之新

“社区给村民分红,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啊!今年我们家分了3000元,这个钱,我准备给家里换个冰箱。”城关镇小西关社区村民许光群拿着分红款,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是该社区着力推进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连续给股民发放分红的第2年,去年每股分红200元,今年每股涨至250元,最多的一户拿到了3000元,惠及股民1147人,545户,共发放红利60万余元。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近年来,城关镇始终突出党建引领和组织推动,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各村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党建+X”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党建+组织“强保障”。社区着力优化班子队伍结构,建立“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构架。党建+资源整合”活经济。对集体所有的社区旧办公场所、校舍、厂房、房屋和不适宜耕种的田地、荒山、荒坡等闲置资源,积极整合、盘活,通过建设市场、门面和厂房等,自主经营或对外出租房屋、设备等,赚取租金及管理使用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如今小西关全资投资的一个引进兰欧品牌过来经营兰欧酒店,年收租金116万元,下西关盛世花园通过资源入股,仅此一项年集体经济可均增收在40万元 ,东关自主经营+合作经营门面出租、白路集输配送中心等场所,年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0万元。党建+集体公司”促规范。”探索以社区为单位统一成立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由村(社区)党组织领办,实现村(社区)党组织对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集中统一调配和规范经营管理,有效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党建+待遇“激活力”。探索建立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机制,执行“基本报酬+绩效补贴+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参保补助”的方式落实社区干部岗位补贴,激励村干部在推动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上履职尽责、奋勇争先,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迈上高质量轨道。

【责任编辑:雷杉】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