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郭晨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市是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第一关。近年来,该市始终把守水护水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干部下沉在大库区和小流域治理现场,注重在“小河清保大河净”工作一线考察评价干部,教育引导干部强化环保意识,带动群众提高护水认识,让守水护水成为了全民共识。
强化政绩导向考核
站稳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立场
丹江口市立足“核心水源区”定位,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缺什么抓什么。
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帮助各单位找准“位”与“责”。出台《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丹江口市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办法》,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党政实绩考核,指标权重提高至50%。对在守水护水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嘉奖、记功等奖励,将单位年度考核优秀比例从20%提高到30%,切实增强各地各单位守水护水责任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
聚焦短板弱项,制定《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补短板“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四个必须”“四个不放过”“一事一交办、一周一通报”等考核评价机制。各地各单位紧盯考核“指挥棒”,全面加大守水护水资金投入和守水护水专业队伍建设,在学习先进地区的基础上,搭建了水库水质监测系统、卫星遥感水质检测系统等八大数字化智慧系统,切实补齐守水护水工作短板、提升工作能力,掌握了处理问题的先手权、主动权。
各地各单位对照工作职责,坚持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减污、扩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工作总基调,全市先后关改搬转冶金、化工、电石等企业166家;实施全域绿化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65.7%;充分发挥“中国好水”品牌效应,构建了“一优两新多特色”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丹江口市先后入围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聚焦日常一线考察
打造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志愿先锋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是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排头兵、先锋队。丹江口市坚持把干部下沉到守水护水第一线、把考察关口前移到大库区和小流域、把考察评价工作做在守水护水的日常。
按照“分段驻守、守段有责”的原则,组织7600余名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分片分段包保114条支沟河流及2313.2公里库岸线,将每月13日定为守水护水日,常态化开展“净岸护水”活动。组织干部下沉村(社区),全覆盖包联14.3万户城乡居民,深入开展守水护水“进机关、进校园、进村居、进企业、进家庭”等“五进”活动,定期入户宣讲守水护水政策,帮助群众清洁家园、美化环境,在守水护水一线为广大干部设岗定责。
推行“单位绩效考核排名积分+平时履行职责积分+社区志愿服务积分+亮点工作积分”的“四加”积分模式,按照“个人记实、社区评鉴、单位复核、组织人事部门备案”的流程,建立谁用人谁评价、谁派人谁考核、谁主管谁备案的闭环考评机制,把干部下沉村(社区)开展净岸护水、入户宣讲等守水护水工作纳入日常考核积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才能在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的基础上,防止乱作为、不作为。丹江口市印发《关于在守水护水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的通知》,对在守水护水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优先晋升职级,优先评先表优。出台《丹江口市守水护水失职失责追究办法》,严肃问责处理守水护水工作中存在的失职失责行为。
2023年来,全市先后表彰生态环保领域标兵13人,评选最美守井人517名,20余人在守水护水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提拔重用、职级晋升。
注重群众民主评价
凝聚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磅礴力量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检验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丹江口市坚持把群众作为考评主体,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组织群众共同参与守水护水工作、共同评价守水护水工作成效,凝聚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群众力量。
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五无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四大革命”,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净岸护水”“清洁家园”专项行动,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源头预防、关口前移,以“小河清”保“大河净”。
“为了防止含磷洗衣粉对支沟河流水源造成污染,镇上村里专门给我们建了公共洗衣房,在洗衣房洗衣服比在河边安全便捷多了。”浪河镇浪河口村的村民边洗衣服边向市委组织部到一线考核调研的工作人员介绍。
丹江口市委组织部深入开展“走乡镇、访基层、听心声”活动,由部领导带队,组建5个专班到镇村一线、群众身边面对面掌握干部思想动态、了解工作状态,对干部工作效率高低、服务态度优劣、办事能力强弱等日常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调研考评。
制定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五无”镇、村、户评定办法,每实现一个“无”的目标,乡镇奖励5万元、村奖励1万元、农户奖励200元,激发流域沿线镇、村、户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访谈等方式,组织群众对创建成效进行评价,实现村级共管共治、共建共评。
广大群众在参与守水护水工作、评价守水护水成效过程中逐步提高环保认识、强化环保意识,在全市形成守水护水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监督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