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全媒记者唐天才通讯员黄赛
在曾都区何店镇王店村,乡亲们时常能看见一位老人拿着蛇皮袋,在附近的山上这头走走、那头转转,发现有违反护林防火规定的便上前制止、看到哪里有垃圾就拾掇起来放到蛇皮袋里。
这位老人名叫余光寿,今年88岁,是一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老人长期坚持义务巡山护林,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了。从30多年前的满头青丝,到如今耄耋之年的白发苍苍,变的是一天天绿起来的山林,不变的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巡山护林之路。
义务巡山,默默坚守30余载
余光寿出生于1931年,是何店镇王店村老三河人。23岁时,余光寿凭借自己的能力当选为生产队队长,是村里人眼中的大能人。1959年2月,余光寿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表现突出,工作期间,余光寿还曾被选为代表参加全省的党代会。58岁时,余光寿退出工作岗位,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退休后,我的空闲时间比较多,一有时间就在村里四处转,发现每到清明节前后,我们村里总会因为祭祖发生山火。”余光寿说,每当他看见山林被烧毁,都觉得十分可惜。之后,他一有时间就会到山上到处转,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后,他每天守在进山的主要路口,提醒人们文明祭扫、注意防火。尽管没有任何报酬,余光寿却乐此不疲,这一坚持就是30余年。
今年清明节前夕的一个清晨,余光寿在家中突然听见山上响起鞭炮声,连忙起床循声找去,发现村里一户人家在祭祖,火还没熄灭,但祭祖的人已经离开了现场。余光寿一边通知村里,一边拿起随身携带的工具把火打熄。“当时火星已经烧着了周围的枯草,再晚去一点,可能一片山都会烧起来。”想起当时的场景,余光寿至今心有余悸。
在余光寿的带动下,村民们的护林防火意识逐渐提高,每到春季山火高发季,村民们和余光寿一起巡山、宣传护林防火知识。近十年来,王店村未发生一起大型森林火灾。
发挥余热,善做好学树榜样
在余光寿老人心里,农村建设、家乡发展是“头等大事”,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他一直为村里的公共事业发挥着余热:村里公共设施坏了,他主动去修理;村里哪儿不整洁,他义务去清扫;谁家有困难,他第一时间去帮忙;邻里之间有矛盾,他主动上门去调解……他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树起了榜样,赢得了村里人的赞扬和尊敬。
在余光寿老人的带动下,村里乱扔垃圾的人少了,环境越来越好。老人还当起了村里的矛盾调解员,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协助村“两委”调解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
7年前,余光寿的老伴去世后,5个子女多次劝说他搬过去一起生活、方便照顾,可老人却总是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就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家乡尽点义务、献点爱心,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守在村里、一直干下去!”
由于年迈,余光寿老人的听力不太好,但是他仍然坚持学习,仍保持着对党的热情,通过广播、电视不断地关注着党的事业发展。每个月村里开党员会时,他会很早起床,提前到会场,坐在第一排。他还经常受村里的邀请,为年轻党员讲述当年的入党故事,鼓励他们做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
“在我们村,提起余老,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坚持巡山30多年,人居环境整治他第一个响应,党员学习、全体会议他第一个到场,村里有个啥活动,他都会主动参加,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王店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斌说。
言传身教,优良家风代代传
余光寿老人严以律己,勇于担当,务实肯干,他的言行影响着子孙后代。老人一家三代16口人中有6名共产党员,5个子女事业有成,孙辈都是大学生,是王店村远近闻名的“党员之家”。
每当家人团聚时,余光寿老人总要给儿孙们开家庭会议,核心内容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闲暇时,他还经常告诫孙辈们严格要求自己,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余光寿的5个子女虽不和他住一起,但时刻挂念着老人。“大儿子平时忙一点,每几周或一个月就会回来一趟;二儿子不管工作多忙,每周六总会抽出一天时间,买好菜开车近30公里从随州城区回到村里,给我做两顿饭;其余几个子女、孙子孙女们也约着每隔一天轮流给我打电话,儿孙们都孝顺,我干事的劲头也更大了!”老人笑着说。
村里请余光寿老人总结家风家训,老人却很谦虚:“也没有什么,就是在学习上,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生活上不要和别人攀比。总的来说,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家庭要团结。”
余光寿说,他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他能做的就是将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将子女教育好。他说,他们这代人年轻时是受过苦的,但对党的认识也更深,感情更深,那时候缺衣少食,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轿车。年轻人要牢记党恩,不忘初心,继续艰苦奋斗,听党话跟党走,把亲党爱党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