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鲍亚忠 张小茜)2018年,随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7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9.8倍、9倍,分别年均增长28.8%和27.6%,旅游业呈现提质增效、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全县第八大支柱产业。
随县旅游业活力迸发的背后,究竟有啥诀窍?
文化铸魂,“诗和远方”珠联璧合
万亩茶园,绿意繁茂,一眼望去满目青翠。身着红马甲的孩童游走其中,指尖折茶尖,静心童趣开。
“这些都是来我们景区参加研学游活动的学生。自清明节前茶厂开园以来到现在,每天都有1500人次的研学游学生来茶厂。”云峰山茶厂工作人员沈艳君介绍。
云峰山万亩茶园位于大洪山脉北麓,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是茶叶种植加工的理想基地。该茶园始建于1975年,经过几次大规模开发及改造,现有高标准良种茶园13000多亩,年产茶6000余吨。2016年来,神农茶业公司发挥资源优势,成立云峰山万亩茶园风景区,新建神农茶文化园、茶文化展示厅、加工展示车间等旅游观光体验景点,并开发了茶海自行车漫游、茶疗体验、手工采茶制茶等一系列活动,增设旅游元素,当年12月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将神农文化和茶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主打研学游,是云峰山万亩茶园风景区探索出的一条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去年6月,该景区获评首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同年9月开始接待研学游的学生。在这里,孩子们不仅领略了大自然赐予的美丽风景,也亲身体验了茶叶的采制工艺流程,感受了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研学游,只是随县文旅融合生动实践的一个小小缩影。文旅融合,不论融什么、怎么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责任不能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不能变。随县积极寻找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对接点,促进业态融合、产品融合,不让文化遗产成为文化遗憾。
炎帝故里景区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景区特色,通过拜祖大典、景区游园以及国学讲堂,并配套造纸术、活字印刷、古典茶艺、传统陶艺等体验项目,让学生寓教寓乐、寓学寓乐,深入了解炎帝文化和传统文化,2018年,景区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共接待研学游团队10万余人次。正在建设中的神农部落,以神农文化为灵魂,以神农天书为核心竞争力,以部落生活为展示方式,还原远古时代“日中为市”“以物换物”的贸易场景,通过“结绳竞技”“织网捕鱼”等系列体验活动增加趣味性、互动性,打造集生产生活、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和游览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原始部落景区。抱朴谷养生产业园,以休闲度假、养生文化为重点,精心打造道医馆、道修馆、神农百草谷、中华医圣洞等功能区,集农耕健身、中医养生、自然养性、文化养心为一体,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蕴涵着道家养生的真谛。以革命遗址为基础建起来的西游记公园,将红色文化与西游文化进行叠加,既吸引了不少老干部来这里缅怀峥嵘岁月,又形成了集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商务会议、西游主题游乐、西游文化体验园等多元化主题乐园,深受游客青睐。
西游神话世界营销公司总经理吴峰介绍,今年还将重磅推出凌云渡玻璃栈道,外观融入西游记文化包装设计,桥体植入全新西游记文化多媒体7D效果,八个具有西游文化特色的场景,打造19年最为出彩的体验爆品。
文化因旅游更加繁荣兴盛,旅游因文化更加愉悦难忘,美丽随县也更加魅力无限。
民生注脚,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当先锋
近年来,随县顺应旅游从景区游向全域游转变、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这一变化,把全域旅游作为主攻方向,推动文化旅游向“四全”——全景全业全时全民迈进,将文化旅游融入城乡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中,通过扶贫政策、资金介入等方式,带动贫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贫困群体增收致富。
同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规划打造一批特色景观带和体验带,积极发展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实现“扮靓一批村庄、改善一方民生”。
走进洪山镇温泉村,一个大蜗牛塑像格外引人注目,寓意着“悠闲慢生活”的大蜗牛与“洪山温泉慢养小镇”标志交相辉映。仅是五一期间,西游记公园、林泉生态园、白家湾民宿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创造旅游收入400万元
在温泉村白家湾,一个规模更大的民宿改造项目接近尾声。“我们5户联合,改旧房、建民宿。”52岁的村民庹启敏说,项目建设由村里出资60万元,个人股东注资50万元,农户每家投资5万元,多方联合成立旅游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白家湾的试点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将分步实施,对全村街道、房屋统一包装,让村民都能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村支书曾庆海说。
随县充分发挥旅游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激活人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建一个景区、富一方经济”。
随县淮河镇龙泉村上世纪末还是偏远的穷山村,2009年,湖北玉龙旅游集团实地考察后,决定投资1.2亿元在该村龙潭河建设大型神话情景漂流项目。2012年开漂后,迅速在鄂豫两地叫响,游客量逐年增加。景区的火爆也带热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农家乐、售卖旅游商品、在景区务工,当地3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龙泉村趁势而上,以村集体为实体建设田园综合体,慈云居蓝莓采摘基地、淮河人家民宿等休闲场所应运而生,全村年收入超过2000万。“全村90%的村民吃上旅游饭,人平年增收超过1万元,2016年整村实现脱贫出列。”村干部逯长江说,西游记漂流项目的引入,激活了全村沉睡的资源。
随县鼓励引导群众参与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旅游项目,带动当地村民及周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脱贫致富,实现“搭建一个平台、带富一方群众”。
随县吴山镇联强村回乡能人王小敏和官勇合伙投资200多万元,办起了集餐饮、客房、KTV、农产品采摘园于一体的农家乐园,近一个多月的试营业,吸引了很多枣阳、武汉等外地的客人,餐饮部日平均接待客人7桌以上,住宿部日平均接待5个房间,吸纳贫困户3人就业。山庄老板王小敏介绍:“今年还计划投资100万元,完善山庄配套服务设施,为本村村民和精准扶贫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如今,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等一系列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在随县各地涌现,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脱贫致富、看得见的“真金白银”。
开放破题,让“随县风景独好”更闪亮
“五一”小长假,随县尚市镇神农牡丹谷观赏园里,一簇簇芍药花开正浓,吸引了远近众多游客。几年前,这些地方,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坡岗地,“盛产”茅草和灌木。
改变源于土地整治。杂草丛生的低丘岗地,经过持续整治,建起万亩油牡丹园,不仅成为美化乡村的风景,还鼓起了农民的口袋。园区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湖北随县牡丹文化旅游节”,2018年还举办汽车场地越野公开赛。今年4月,又成功举办国际越野摩托车场地赛。据不完全统计,牡丹节期间共有省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和经营性收入2000余万元。
建县以来,随县打破工业、农业、旅游业各自为阵的格局,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向旅游倾斜,推动农业、工业类经济实体向旅游业靠拢,全力支持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三大板块经济融合发展,各种“旅游+”和“+旅游”模式竞相发展。
尚市镇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花经济”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大片荒山变成“绿色银行”;裕国股份把香菇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建成“景点”,开展工业旅游,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随县各地积极开展“清三边、治三乱、建三园”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通过以绿治脏、以绿治乱,努力形成县城、集镇、农村“三位一体”的全域景观……
昨日随县,遍野风光,先后获得全省“旅游强县”、“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市、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等殊荣。
今日随县,满眼希望,全域一盘棋,谋划大旅游,随县“全域旅游”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