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2019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经过激烈角逐,沈阳城市学院代表队勇夺2019机器人世界杯类人组第四名,这是中国队在类人组国际比赛的第二好成绩。图为沈阳城市学院代表队(左侧进攻方)在2019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资料照片)
沈阳城市学院在2016年创建了仿人机器人工程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在机器人足球领域已经成长为世界强队,而王昊等几位青年教师则为球队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球队的“幕后指挥”。图为沈阳城市学院机器人足球队师生在探讨学术问题。新华网 姜冰摄
在不足三年时间里,这个年轻团队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战绩。他们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足球机器人出战比赛,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的冠军,并因此获得参加世界杯国际赛的资格,成为机器人足球领域里的一匹黑马。图为沈阳城市学院“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上获得的冠军奖杯。新华网 姜冰摄
机器人足球赛共分为小型组、中型组、类人组等五个项目,其中类人组比赛每队最多可同时上场4台机器人,单场比赛分为上下半场各十分钟,竞赛代表队通过电脑编程操控指挥机器人。此项目比赛考验机器人动态行走、跑步、平衡、视觉感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图为“2019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沈阳城市学院参赛队伍合影。(资料照片)
两年多来,师生把研究重点放在科研探索上,从机器人外形的设计到内部编程,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他们设计的机器人目标识别和自定位更精准,同时机器人之间具有通信能力,可以相互协作配合进球,并且设计出目前独有的机器人侧脚背射门技术。图为教师王昊在指导机器人练习侧脚背射门。新华网 姜冰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2019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沈阳城市学院教师王昊以精准公正的判罚得到了组委会的一致认可,获得本届比赛“最佳裁判”称号,同时当选为2020机器人世界杯类人组组委会委员、技术委员会委员。“机器人世界杯是机器人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之一,以往这个称号都是外国人占据,很少有黄皮肤的亚裔人取得,因此我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王昊说道。图为王昊在调试机器人。新华网 姜冰摄
在日常训练中球队为还原真实比赛的效果,师生们增加了机器人的场上强度和对抗,这使得损耗大大提升,每次训练下来,大到核心元件,小到螺丝配件都要进行系统检测和更换,这些工作经常占用大家节假日和晚间休息时间。图为团队教师在维修机器人核心元件。新华网 姜冰摄
创新是团队师生永恒不变的话题,王昊告诉记者,“机器人足球比赛最终是机器人与人类的同场竞技,我们在训练中融入了人与机器人的配合思维训练。目前机器人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有限,不能与成年人进行同等考量,于是我们把自己的孩子带来与它们一起配合训练,达到模拟提升的目的,在反复的训练中升级机器人的逻辑和反应能力,这也算是一种创新尝试吧。”图为沈阳城市学院师生将机器人与孩子放在一起训练。(资料照片)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团队全体师生依然坚持科研创新,积极参与训练,为明年的赛事积极准备。“我们也有压力,想要保住目前的成绩并且继续寻求突破是很不容易的,每个学校、每个团队都在努力前行,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不断努力奋进。”教师张玉萍说。图为教师张玉萍与同事们进行技战术讨论。新华网 姜冰摄
在未来的工作中,沈阳城市学院机器人足球团队师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随着学术科研水平的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机器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他们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前行。图为沈阳城市学院足球机器人团队师生在调试机器人。新华网 姜冰摄
图为王昊老师(右)与王承业老师研究设计机器人的外形。新华网 姜冰摄
图为张玉萍老师在检测机器人。新华网 姜冰摄
图为沈阳城市学院机器人足球队师生在训练。新华网 姜冰摄
图为教师金鑫(左)在检测机器人压力传感器。新华网 姜冰摄
图为沈阳城市学院学生在为机器人进行编程。新华网 姜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