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图片

探访大理新晋网红地标“杨丽萍大剧院”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5日11:2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10月24日,“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来到云南省大理市,参观该市新晋“网红”地标建筑杨丽萍大剧院。该剧院系云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剧院建筑概念来源于“水印苍山”。建筑轻柔漂浮的屋顶宛若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着周围连绵的地形。交织的网格状造型构成巨大的树冠形建筑,它的内部即表演广场。设计中有意结合了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使高原地区特有的充足的阳光能透过剧场前厅巨大的斜屋顶造型照射下来。图为寓意“水印苍山”的建筑造型。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10月24日,“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来到云南省大理市,参观该市新晋“网红”地标建筑杨丽萍大剧院。该剧院系云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剧院建筑概念来源于“水印苍山”。建筑轻柔漂浮的屋顶宛若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着周围连绵的地形。交织的网格状造型构成巨大的树冠形建筑,它的内部即表演广场。设计中有意结合了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使高原地区特有的充足的阳光能透过剧场前厅巨大的斜屋顶造型照射下来。图为从建筑内部向外观看该建筑造型。

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10月24日,“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来到云南省大理市,参观该市新晋“网红”地标建筑杨丽萍大剧院。该剧院系云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剧院建筑概念来源于“水印苍山”。建筑轻柔漂浮的屋顶宛若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着周围连绵的地形。交织的网格状造型构成巨大的树冠形建筑,它的内部即表演广场。设计中有意结合了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使高原地区特有的充足的阳光能透过剧场前厅巨大的斜屋顶造型照射下来。图为剧场内部。

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10月24日,“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来到云南省大理市,参观该市新晋“网红”地标建筑杨丽萍大剧院。该剧院系云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剧院建筑概念来源于“水印苍山”。建筑轻柔漂浮的屋顶宛若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着周围连绵的地形。交织的网格状造型构成巨大的树冠形建筑,它的内部即表演广场。设计中有意结合了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使高原地区特有的充足的阳光能透过剧场前厅巨大的斜屋顶造型照射下来。图为建筑斜屋顶下部造型。

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10月24日,“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来到云南省大理市,参观该市新晋“网红”地标建筑杨丽萍大剧院。该剧院系云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剧院建筑概念来源于“水印苍山”。建筑轻柔漂浮的屋顶宛若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着周围连绵的地形。交织的网格状造型构成巨大的树冠形建筑,它的内部即表演广场。设计中有意结合了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使高原地区特有的充足的阳光能透过剧场前厅巨大的斜屋顶造型照射下来。图为剧场外立面。

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责任编辑:邓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