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油麻地的繁华街巷里,隐藏着一间诞生于1937年的传统照相馆。虽几经起伏,仍维持经营80余载。在数码摄影兴起前,香港的传统影楼一度风光无限,生意兴隆。这间原先叫“尖尖照相”的旧式影楼于1996年易主,一位叫林国盛的影楼伙计从第二代老板手中接过了这间传统照相馆,店名也从“尖尖照相”换成了“善美影室”。影室新老板林国盛希望这间影楼能够善始善终、留存美好瞬间。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林国盛从暗房学徒学起,老板负责影相(拍摄)、执相(加工照片)。闲时在一旁“偷师”。多年后,终于可以像老板一样影相了。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学习,林国盛掌握了许多调动顾客情绪的技巧。比如为了捕捉小朋友天真的笑容,他会用玩具吸引他们,活动头顶树袋熊,或者做鬼脸,然后在恰到好处时迅速按下快门。图为林国盛格外珍惜菲林(胶卷),悉心收好拍摄完成的菲林,做好登记,为下一步冲洗、晒相做准备。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善美影室”每天的生意并不旺,但时有熟客前来,林国盛每次都热心服务。传统菲林摄影在咔嚓一声之后便是冲洗胶卷、扩相、晒相、执相(后期加工)等一系列繁复的工序,通常顾客需等待数天后才能看到自己的相片,这与数码摄影即拍即现的优势相去甚远。由于胶片摄影耗材多、工序多,导致成本高昂,“善美影室”的价格与数码影楼相比,并无竞争优势。即使这样,“善美影室”依旧可以维持生计。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善美影室”的暗房十分狭小,每次只容一人进入。林国盛与放大机等暗房设备打了几十年交道,不仅是工作的设备,更是情感的“伙伴”。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林国盛坐在放大机前,对着灯光仔细查看菲林底片,为下一步放大扩印做准备。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林国盛坐在放大机前,仔细查看菲林底片是否一尘不染、摆放平整。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林国盛在照相馆内工作。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