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文化

传媒圈掀起“口水战” 媒体多维关注“洗稿”之争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5日08:58 来源: 人民网

原标题:媒体多维关注“洗稿”之争

日前,一篇出自自媒体平台的文章《甘柴劣火》再次点燃了人们对“洗稿”的关注,并在传媒圈掀起“口水战”。在这场风波中,双方意见僵持不下,旁观者对此事的评价各执一词。对于这些争议,多家媒体也纷纷跟进,采访业界专家学者,刊发相关评论,表达自己的态度。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事件回顾:双方各执一词

回看整个事件,1月11日,前媒体人黄志杰在微信公众号“呦呦鹿鸣”发布文章《甘柴劣火》,文中部分内容写明了出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财新网等媒体的报道,发布不久便成为阅读量高达10万+的“爆文”。

很快,《甘柴劣火》文中提到的财新网记者王和岩发布朋友圈指责《甘柴劣火》照搬了财新做的相关报道。随后,财新传媒社长胡舒立也发朋友圈总结了财新发表的一系列相关报道,声援王和岩。

经财新投诉后,“呦呦鹿鸣”公众号被微信平台取消“原创”和“赞赏”标识功能,这就意味着,“呦呦鹿鸣”接下来发表的稿件不可以再标注“原创”,也无法收到读者对其进行的直接打赏,这对公众号来说,自然是很大的损失。

1月12日,“呦呦鹿鸣”发布《社会在崩塌——关于财新网记者攻击呦呦鹿鸣一事的说明》,文章要点是“超过一万字的《甘柴劣火》是呦呦鹿鸣独创的、原创的,是财新网团队写不出来的”,并附上了文章中所引用的信源,还在文末增设个人微信收款的二维码以表示对微信处置的异议。

1月13日,财新传媒主编凌华薇发文称,《甘柴劣火》涉嫌赤裸裸的抄袭和侵权,凌华薇表示:“从全文结构看,说核心事实都来自财新也不为过。此文13000多字,一共八节。第一节、第二节都是说抓记者的事,因报道媒体较多而不列入比对;第三节的95%、第四节的90%、第五节的30%,全部来自财新的独家报道;第六节是对甘肃的感慨,第七节谈的是中青报对此案的报道,第八节是评论。迄今为止,财新官方并没有发声,只是被侵权和被抄袭的记者在朋友圈抱怨了几句。于是肇事者大张旗鼓在自己的公号发出所谓‘社会在崩塌’的声明,扰乱视听,自我炒作,脸皮也是厚到了极点,果然是好一把劣柴火。”

法律困境: 缺乏清晰界定

2018年7月,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8”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对“洗稿”行为的整治。但对于如何认定“洗稿”,《检察日报》1月16日的7版发表该报评论员李曙明的言论文章《给“洗稿”划一个法律边界》,直言仍然缺乏清晰的界定。

李曙明写道:“法律不能垄断思想,著作权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有其道理。虽然利用了其他媒体的信息,但‘独家叙事’保证了文章原创性,‘洗稿’者多以此作为抗辩理由。从现实看,原文作者要打赢官司,难度不小。尤其是在一篇自媒体文章‘洗’多篇稿子的情况下,更需要被‘洗’文章的作者联合起来,否则,凭某一作者‘单枪匹马’打赢官司,难度更大。”

从《著作权法》的角度来看,“洗稿”行为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行为。究其本质,是因为《著作权法》既鼓励智力成果的创作,也鼓励知识的分享和流动,判断“洗稿”的难点在于认定“实质性相似”。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1月21日发表的文章《呦呦鹿鸣“洗稿”之争背后的版权反思》,通过详细的举例对“实质性相似”进行了区分,但是在真实案件中,判断“实质性相似”依然困难重重,律师们的意见也往往有很大分歧。

比如,《法律与生活》杂志邀请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有银和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阐述其观点,两者的态度就截然不同。王有银认为,《甘柴劣火》可以被认为是法律意义上的“原创”作品,符合《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没有侵犯他人的著作权。韩骁则持不同态度:“《甘柴劣火》一文中存在一些和财新网记者王和岩发表的几篇报道中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有可能涉嫌抄袭,属于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对于种种法律争议,李曙明在其言论中表示“新的游戏已经展开,新的规则尚未确立”,从这个角度,很希望这场争论最终演化为一场诉讼,通过法院裁判确定一些规则。

技术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在目前难以对“洗稿”行为进行清晰界定的当下,很多机构都从技术比对的角度对《甘柴劣火》进行了相似性检测。万方相似性检测系统等都相继被使用,越来越多的技术方法有可能会为以后应对此类事件提供思路,也可以更有效地协助法院对此类案件进行判决。

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技术支持方原本区块链利用技术手段对《甘柴劣火》与其他文章的相似性进行了检测。他们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原文进行了句子级的拆分,通过全网检测构建出信源集,然后用一个文本搜索的模型,找到了信源集中与原文段落“语义相似”的全部段落,组成集合,再和原文段落进行相似度对比,并计算出杰卡德指数。比如,《甘柴劣火》原文第三个段落和财新文章《甘肃武威原“火爆”书记被查 曾导演构陷记者|特稿精选》中的内容高度相似,对原文第三段落和财新相似段落进行语义相似度对比,杰卡德指数为0.4792。

原本区块链是拆分到句子级,IT互联网记者社区“山寨发布会”则是拆分“信息块”。“山寨发布会”整个团队5个人用整整两天的时间完成梳理、结构化、多重源查找、比对、排版输出工作,才通过“信息块”比对方式,判断《甘柴劣火》一文中,前5小节中,有3个小节,出于财新报道的内容比例超过了2/3,第三小节更是达到了100%;第五小节直接出自财新的内容,也超过了1/3。而前5小节35个信息块中,注明出自财新或王和岩的,总共只有3处。

“信息块”这种比对方式的难度很大,耗费的人力物力也特别多,这种方式主要是借鉴了自媒体人霍炬向法院起诉“差评”著作权侵权案件。霍炬将“洗稿”这一行为带上了法庭,在这场诉讼中,霍炬及其律师将“差评”的稿件分为19个信息块,其中18个信息块,被一一对应到了霍炬的原创稿件中。“山寨发布会”此次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并建议将这种比对方式命名为“霍炬识别法”。

媒体思考:如何保护权利

除了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的讨论,目前,不少媒体也从不同的角度对《甘柴劣火》涉及的著作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羊城晚报》1月16日发布评论文章《〈甘柴劣火〉“洗稿”争议与媒体著作权的实现》。作者然玉说:“正规媒体不仅对新闻报道拥有著作权,并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著作权’理应有新的意涵和侧重,那就是更加体现为是具象的‘财产权’的实现,而不仅仅是‘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抽象的‘人身权’。具体来说,对于以流量变现作为营利模式的自媒体而言,但凡引用了某一媒体的独家信息,那就应该分成、就应该付费。那种以‘出于公共利益引用新闻’为由头,要求传统媒体给自媒体免费劳动的谬论,可以休矣。”

《法治周末》从《甘柴劣火》自身的版权问题去思考。在1月15日《法治周末》3版刊发了文章《“洗稿”:法律不保护思想,但保护表达》,提到“洗稿”者虽然不合规范,甚至违法,但是也不能无视其版权:“《甘柴劣火》一文,以小说笔法勾勒新闻报道,迎合市场,其有侵犯版权问题,固然需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其被读者接受,传播作品,亦是事实。”

至于以后如何避免类似的争议,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原《南方周末》记者方可成在其微信公众号“新闻实验室”上开了一个脑洞,建议争论的双方可以借鉴电商的“引流”模式:“财新的付费内容是一种商品,‘呦呦鹿鸣’的文章中可以对其进行分销推广。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双方可以在商量之后达成协议,财新授权‘呦呦鹿鸣’使用付费墙后的部分内容,而‘呦呦鹿鸣’则在引用时清晰注明,‘这几段来自财新独家的付费内容,如果想要阅读更多类似精彩内容,请点击此处跳转订阅。’对于从‘呦呦鹿鸣’那里过来的订户,财新可以给予‘呦呦鹿鸣’一定比例的返现。这样,‘呦呦鹿鸣’也就会更积极地引导读者订阅财新。”

文章 著作权 呦呦鹿鸣 洗稿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