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蒙战场上,铁制的“炸弹”飞进敌军阵营中,打得当时的蒙古士兵惊慌失措……
厉害啦!白帝城遗址挖出千年铁雷
白帝城出土的铁雷。
白帝城遗址发掘现场。
铁制的“炸弹”飞进敌军阵营中,轰然炸裂……在冷兵器称霸的时空里突然出现的热兵器,在战场上发出了赫赫威力,打得当时的蒙古士兵惊慌失措。这样的场面不止一次地发生在800多年前的重庆大地上。作为南宋抗蒙的主战场,在由老鼓楼遗址、钓鱼城、白帝城、多功城等组成的南宋山城防御体系中,火器已经开始大逞神威。这一时期,也正是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的重要阶段,促进了火器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1月25日,在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9年学术科研与项目工作汇报会上,白帝城大遗址考古发掘工地现场发掘负责人孙治刚表示,通过对白帝城遗址出土兵器遗存的典型遗迹单位、兵器类型与使用方法等的分析,考古专家们一致认为,南宋白帝城是一处冷热兵器共用的古战场遗址。
白帝城考古遗址中发现铁雷
白帝城位于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自古以来被视为东控荆楚,西扼巴蜀的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先后建立过扞关、江关、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等军事堡垒性质的重镇,在宋蒙(元)战争时期,白帝城的军事地位极其重要,为“川中八柱”之一。
去年2至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奉节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白帝城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完成遗址核心区调查面积1.5平方公里,勘探面积25000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对遗址重要组成部分的子阳城遗址实施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690平方米,共清理南宋—明清时期的城墙、城门、敌台、水池、房址、灰坑、道路、墙基等各类遗迹20处,出土器物以铁器为大宗,陶、瓷器次之,还有少量铜器和石质文物。
这次考古出土的遗物以南宋兵器为主,主要为各类铁箭镞、铁矛、铁镦、铁雷,铜弩机,礌石等,军事色彩浓厚。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宋白帝城遗址内,考古人员首次在宋蒙山城考古中发现了层位关系明确的火药武器,“我们用科技手段,完全证实了宋末军民曾用火药作为武器抗蒙。”
孙治刚说,考古现场之前曾发掘出土了相关制造工具,曾推测是南宋士兵用来制作火药使用,但此次却在遗址现场挖掘出了一批保存完好的火铁雷,并在铁雷填充物中发现了高含量的硫元素,印证了此前猜想,“这完全印证了文献对宋蒙战争使用火药武器的记载。”
奉节白帝城遗址为宋蒙(元)战争时期南宋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白帝城遗址出土兵器遗存的典型遗迹单位、兵器类型与使用方法的分析,专家们认为南宋白帝城是一处冷热兵器共用的古战场遗址。
结合文献记载与相关考古发现,火器在宋蒙(元)战争时期已成为宋蒙双方攻防战的重要武器,宋蒙(元)战争是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的重要阶段,促进了火器技术的传播与交流,在古代兵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给铁雷做个CT,铁雷内有火药
铁雷究竟是如何发射,又是如何燃烧和爆炸的呢?汇报会上,负责铁雷填充物研究的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叶琳说,通过工业CT发现铁雷实际造型并非实心的,其中一枚的填充物中,检测出硫元素的含量较高,可初步认定该铁雷具有火药填充的痕迹。
那么它是如何被发射的呢?目前推测极大可能是使用了投石机发射。投石机是一种古老战斗器械,已存在近3000年。南宋时期,投石机制造与战术使用达到高峰。宋代兵书《武经总要》记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介绍其中最大的需拽手50人,长达8.76米,一次发射石弹45公斤,发射距离超过500米。
我国文字记载中最早出现的投石机是春秋战国时代。首次大规模使用,则是李信攻楚一战———秦军渡河时,楚军秘密准备的投石机突然同时发射,20万秦军溃败,李信自杀。到了唐代,投石机已作为摧城拔寨主要战斗装备。
宋代特别是南宋,投石机制造与战术使用达到高峰。宋代兵书《武经总要》记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足见对投石机的重视。
蒙古军队在攻城略地中认识到投石机的重要性,并迅速引进技术进行改进,设计了双弩背的复合弓结构,弹力更加强劲。同时,这样的弩机有时也用于发射特制的铁箭和燃油筒。
这些铁雷在发射后的杀伤力有多大呢?叶琳说,今年将邀请国内有关专家一起对铁雷开展进一步研究。“我们将尽快公告研究结果,届时南宋时期的铁雷究竟有多大威力就可被彻底揭开了。”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