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文化

新洲太和村:喊着号子打糍粑糯米香里说丰年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0日08:22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图为:打糍粑

图为:手工制作糍粑

图为:做好的糍粑要用竹簸箕晾一周左右

图为:晾干的糍粑可泡在清水中保存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孝斌黄士峰通讯员熊柏林

“嘿嘿……嘿嘿……”1月27日下午2时许,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最北端的太和村,响起整齐的号子声。村民陈勇夫妇和十多位乡亲,轮流上阵打糍粑,迎接猪年春节的到来。

两天前,46岁的陈勇就将20公斤上好糯米,洗净后浸泡在清水里。

工序早已熟稔于心。浸泡充分的糯米,控干水后装进纯木做成的甑里,然后把甑放进装水的铁锅。事先劈好的木柴,在灶膛里熊熊燃烧。糯米蒸熟后的香气慢慢飘散开来,越来越浓,站在屋外都闻得到。

45分钟后,灶火熄灭。陈勇和妻子把甑抬进堂屋,将蒸熟的糯米倒进干净的粑缸。粑缸用石头凿成,稳稳放在红垫子上。

接下来,好戏正式上演。四位前来帮忙的男村民,一人手持一根酒盅粗细的粑棍,团团围着粑缸,不停转圈按、挤、搅着糯米。腾腾的热气中,他们齐声“嘿嘿……”喊着号子,带着动感的节奏。其他村民不时上前换换手,还有村民在一旁指点、拍照。

打糍粑的村民们,在浓郁的糯米香气中谈笑风生,讨论着怎样过个丰收年。

一缸糍粑要打15分钟左右,粒粒分明的糯米全部被捣碎,渐渐成为紧实的一团。四名村民一齐使力,用粑棍把糯米团举到旁边的案板上。

此时的糯米团,还有些烫手。拽下一块,蘸上砂糖、花生米、芝麻粉,咬上一口,齿颊留香。

趁着热乎劲,八位村民一齐动手制作糍粑。20分钟后,120个手工捏成的圆饼状糍粑,整整齐齐摆在竹簸箕里。一个星期后,晾干的糍粑会被放进清水浸泡,吃的时候捞几块出来,一直可以吃到明年开春。“现在城里卖的糍粑,大都是机器压制的,比较软,没有手工糍粑有嚼头。”陈勇说。他觉得自己打的糍粑更好吃,就是比较费工夫。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和女儿马上就要回家过春节了,他得提前把糍粑准备好,到时或煎、或烤、或煮给他们吃,一家人过个团圆年。

66岁的村民陈炳烽说,他16岁就跟着大人们学会打糍粑。以前,村里哪一家打糍粑,他都会主动帮忙,久而久之成了打糍粑的“土专家”。如今他年纪大了,使不动粑棍,只能在一旁指导。

陈炳烽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糍粑的口感,从蒸到打都有讲究:蒸的时候,米要一层一层地铺,让米粒之间留下空隙;粑棍使用前,得用热毛巾焐一焐棍头,以免影响糍粑的温度和粘度……

同样66岁的村民陈美友说,他小时候食物缺乏,糍粑是稀罕食品,春节前打糍粑就跟过节一样,有的人家事先会烧香、放鞭,打完糍粑后还得请人喝酒。现在,几乎家家户户会在冬至后打糍粑,虽然仪式感不如当年,但这一习俗一直保留下来。过年时,糍粑是居家生活和招待客人的必备食品,大人、孩子都爱吃。

村民 陈勇 糍粑 糯米 打糍粑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