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文化

暖意融融看社风(春节返乡看新风③)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09日11:48 来源: 人民日报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 

一碗面

有温情

本报记者 巨云鹏

“大家都走了,你们怎么不回家?”

春节放假,南京城西街头,长虹路上,路边悬挂的大红灯笼下,大小店铺多已上锁,一家小面馆还在营业。

男店主张健在厨房忙活,煮沸的大锅里,面汤翻滚,热气升腾;老板娘李宝燕打下手,顺便整理打包,十几个外卖餐盒依次排得齐整。

“店租不便宜,趁着外卖生意好,多做几天,冲冲业绩。”讲起心里的小算盘,店主小张倒是坦然,手里也没闲着,调汤底、下面条、添浇头、撒葱花,一气呵成,举手投足透着麻利劲儿。

人在锅边转了两转,一碗牛肉面已经端上了桌,汤头深红、葱花翠绿,还有几十粒黄豆围成了个圈,“辣油不够尽管放,自家炒的,香。”

一家人从安徽芜湖来,为了挣钱过上好生活,到南京开起这家面馆。不到一年多,非但在这条满是餐饮店铺的街上站住了脚,面馆还开出了几分名气,除了口味好、分量足,靠的还是不怕苦。

小张说,周围小店都关门,恰恰是面馆的好商机,一天能卖出近100碗。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两个人忙得团团转,节日的悠闲气氛里,难得的忙碌光景。

附近居民小区的老大姐是熟客,听说面馆这几天赚了钱,忙关心:“过年都不回家,有没有给老婆孩子买新衣服?”

小张还没开口,老板娘先接上了腔,“还没有呢,但他过生日,我可是买了礼物的!”大姐作势要批评,小张忙辩解,“店里忙活,没空去逛街,之后肯定得补上”,话锋一转,“大过年的,您怎么也来吃面了?”

原来附近菜场里人太多,队太长,老大姐先吃碗面垫垫肚子再去采买。

老大姐接着提要求,“你媳妇儿天天早上7点来,晚上9点走,老从你们家过,我可都知道,对她不好可不行。”老板娘忙又接了腔,“他起得比我更早,都是让我多睡会儿”,小张虽然没说话,蒸汽里,脸上隐约有朵花。

天冷吃得快,三下五除二,记者碗里的面条见了底,“加份面多少钱?”

“一块钱,这就下锅。”

一个外卖小哥裹着寒风推门进来,拿着手机,核对单号,嘴里还念叨:“牛肉的两碗,肥肠的一份,加卤蛋的不加青菜……”小哥也没回家,骑个电瓶车,满城西转悠,脸上冻得红扑扑,可送出的订单真不少。

“没问题,走了。”外卖小哥拎起几份面条就要出门。

老板娘问,“大冷天的,喝口热水再去送吧?”小哥摆摆手,径直出去,油门一踩不见了踪影。“大过年的,外卖小哥比我们还忙,一天不休。”老板娘也怪心疼。

可不是,为了奋斗出个美好生活,大家都铆着劲儿干,不怕苦、不怕累,是咱中国老百姓的本色。

面条煮好送过来,倒进汤里。小张有点不好意思,“面条不够,点单的时候说多点面就行,一次煮熟的,不用另加钱。”

面条下肚,身上感觉真暖和。

陆续地,又有几个外卖小哥进进出出,打包好的面条都有了主。

稍微闲下点,夫妻俩给自己也弄了点吃的。老大姐早已吃完,人也不走,接着聊天,“今年有啥打算不?”

小张说,踏踏实实开好店,要是生意更好些,就再雇个人,“她白天在店里,晚上教孩子,有点辛苦。”

老板娘不说话,捧着碗,呼噜呼噜喝面汤,“汤太热,熏到眼睛了。”

记者放下筷子,掏出手机付账。小张摆摆手,“那一块钱就不要给喽。”

临出门,突然想起,总书记说,“天道酬勤。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这一跪

胜千金

本报记者 范昊天

春节前,记者的邮箱和微信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提供了简单的线索后,都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人民日报写写‘跪爬哥’”。

“跪爬哥”是谁?湖北黄石市的站务员,双膝双手着地,救助了一位老人。发生了啥?怎么救的?春节回到黄石老家,记者决定到火车站找找这位“跪爬哥”。

2月5日,大年初一下午4点58分,一趟列车驶入黄石站。

“我的位置是8号,请7号到1号的旅客往前面走,按照标识有序上车。”走出车门,只见一名身材不高、体形微胖的站务员笔直地站在月台上,正在专注地引导、指挥旅客。记者身边的向导指了指说,他就是“跪爬哥”张金海。

记者面前的张金海,人实在、话不多,但前段时间的那一跪,让这位51岁默默无闻的站务员火了。

事发1月6日,当晚10点多,黄石站工作人员接到旅客何跃先电话求助,83岁的母亲陆纪云突发腰椎骨折,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急需乘坐Z45次列车去杭州做手术,此刻救护车正在赶往黄石站的路上,请求车站给予帮助。

车站工作人员马上做好救助准备,并在“绿色通道”门口等候。

晚11点20分,搭载伤者的救护车到达黄石站,工作人员协助家属把躺在担架上的老人抬下救护车,送到一站台7号车厢处等候列车。

晚11点48分,列车抵达站台。担架太宽,进不去列车门,大家一起将老人从担架上抬下,轻轻地放到毛毯上,工作人员和家属各自牵着毛毯的4个角,把老人抬进车门。

好不容易进了车,大伙儿又犯了难:火车门口的空间十分狭小,将老人转过身来抬入车厢仍十分困难。老人身体重,躺在毛毯上,四周高中间低,尽管大家都用手托着老人的身体,但她的腰部仍没有放平,“老太太疼得脸都扭曲了”,张金海看得心疼。

情急之下,张金海二话没说,双膝双手着地,弯腰跪在毛毯下,用宽厚的背撑起毛毯,驮起毯子上的老人。

为避免颠簸,张金海努力让肩和腰保持在同一高度,只要老人稍一喊疼,他马上停下,调整身姿,使背部尽量放平。

张金海体形胖,满脸憋得通红,气喘吁吁。其他人也在四周托着,防止老人从张金海背上滑落。从车厢门口到老人的14号铺,短短十几米的距离,张金海硬是驮着老人爬了5分钟。

到达14号铺位后,大家一起将老人轻轻托举到铺上休息。此时,张金海已是大汗淋漓。

次日一早,列车到达杭州,老人很快被送到医院,顺利实施了微创手术,恢复情况良好,一周后便出了院。

春节走亲访友,何跃先逢人就点赞那位“头发花白、胸口别着党徽的老同志”,“张金海同志用身体做担架,驮起我体重有120多斤的母亲,实在是令人感动,永生难忘。”

得知记者是专程来写“跪爬哥”的,张金海有点不好意思:“当时想着救人要紧,看到老人那么痛苦,没想那么多就跪下了,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我这一跪,救了人,值!”

张金海憨厚地一笑,又拿起对讲机,望向铁路的远方,准备迎接下一趟即将到站的列车……

制图:郭 祥

春节 社风 【纠错】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