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文化

提琴收藏悠扬雅事如何成为理性收藏?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5日10:06 来源: 人民网

藏家展示莫纳西提琴细节 林清清 摄

从去年3月莫纳西突然去世,到今年1月底F·比索洛蒂去世,两位重量级意大利制琴大师相继去世,引发静水流深的提琴收藏界的讨论。

制琴大师作品价值应如何判断?随着国内提琴收藏逐渐成熟,国内收藏界的收藏理念与方式,最近几年有何变化?收藏顶级琴就能成为收藏家?小众收藏如何保持理性发展?提琴价格如何理性分析?一把提琴,在演奏者、研究者、投资者不同人的眼中,是否会有不同意义?2月24日-27日,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广州)国际乐器展举行期间,汇聚一堂的国内提琴界专业人士,对羊城晚报记者集中发表了看法。

受访嘉宾

郑荃

中国提琴制作大师,原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提琴制作师分会会长,国际提琴制作大师协会常委。被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大国工匠”称号。

徐永成

中国乐器学会提琴制作师分会常务理事。梁国辉嫡传弟子,多次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获金奖及优秀奖。

伊颖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乐器工程系弦乐器设计教研室主任,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广东分会理事。以专业成绩并列第一毕业于意大利克雷莫纳“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回国为星海音乐学院筹备开设提琴制作专业,填补学院此专业空白。

邓国雄

广东省提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行业动向

意大利制琴大师接连去世 收藏价格有所波动?

今年1月底,意大利克雷莫纳的制琴大师F·比索洛蒂去世,加上去年3月去世的莫纳西,作为两位国人熟悉的近现代意大利学院派制琴大师、复兴克雷莫纳现代提琴制作学院派的代表,这两位大师的相继去世,难免引发提琴收藏界的一阵波动。

“莫纳西去世时,一个月内提琴的价格涨了一倍。虽说随着著名制琴大师的去世,他的作品无论风格、数量都有了定数,但听到这样的价格涨幅时,还是觉得震惊。”一位藏家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乐器工程系弦乐器设计教研室主任伊颖,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根据专业机构评测数据,提琴的升值率大概在3%-4.5%之间,但越顶级的琴升值潜力越大。世界上公认最昂贵和具有收藏价值的,是17-18世纪的阿玛蒂(AMATI)、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瓜奈里(GUARNERI)三大家族制琴,这与他们有限的存世量也有关系。例如斯特拉迪瓦里留存于世的中小提琴,总数不超过650把,而瓜奈里更是只有135把小提琴与1把大提琴留存于世。除了古董名琴之外,近现代不同学派的代表作,也是收藏热点。提琴的收藏价值,取决于制琴师的造诣。一位著名的制琴师,从学生时期到成名后,价格可以增长10倍,也推动了提琴制作与收藏向高端化发展。”

羊城晚报:著名提琴师及其作品的价值要怎样来判断?作品价格在去世后短时间内波动这正常吗?

郑荃:我们常说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位制琴师,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他做的琴不会卖得太贵,因为他在这个专业领域中的地位和价值,还不能下定论,并且也不是在他死的那一天就可以有定论。对他的定论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看他对艺术、行业、社会的贡献,看他的作品能否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回到琴的价值判断,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收藏家作为一种文化收藏,考虑的是它传承学派,制琴师的社会历史定位;从制作家的角度,会考虑这把琴有没有继承传统,体现作者个性。但如果纯粹看短期价格波动,或是只关心将来会不会升值,那是投机商人的做法,异化了提琴收藏。当然,无论东西方,都有人会去炒作,我们也曾看到有意大利制琴师作品价格在亚洲炒得非常高,但像他同样级别的人有二三十个,实际上完全脱离了它应有的价格体系。

收藏现状

门类虽小众,模式待成熟

顶级收藏不断充实

近几年国人对提琴收藏的关注度渐长,不断有顶级提琴收藏进入中国。国内的提琴收藏水平如何?

在提琴收藏体系比较成熟的欧洲,顶级提琴多由一些富商家族、财团、博物馆进行系统收藏,例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的乐器博物馆。在亚洲,名琴的收藏集中在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中国内地的提琴收藏,一直在逐渐成熟中。从2015年来到中国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1727年制作的小提琴“杜庞将军”,到2017年薛伟成功收藏的1739年鼎盛时期的耶稣·瓜奈利,国内顶级提琴收藏在逐渐充实中。

“光是从我过手保养修复的琴,琴价上百万人民币的琴在变多,就能折射出近几年国内收藏水平的变化,现在几百万的名家提琴比以前多了很多。”伊颖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但收藏理念和模式,还有待提高成熟。”

是否买了一把顶级琴就叫做收藏家?郑荃表示:“我认为,从真正的意义上说,成体系成规模的提琴藏家,内地还不存在。不是说买了一把顶级琴,或者收了10把好琴,就成为提琴藏家了。个人收藏的资金有限、见识有限,目前个人收藏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多是级别较低的类型,没有真正地成体系成规模。现在时常也会见到一些新闻,国内什么地方又开了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提琴博物馆,这些都不是提琴收藏的专业标准,只是追求一个数量或者是噱头,但是实际上藏品的质量和体系都是欠缺的。”

藏家交流渐活跃

“尽管顶级提琴一直是收藏家最为关注的对象,而且在正常的收藏市场秩序中升值能力最强,但中国藏家进入这个领域较晚,最近四五年来,中端的提琴收藏,大约是在10万美金左右价格区间的提琴,规模增长得最快。”一位在广州从事音乐教育的提琴藏家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中国藏家进入这个领域较晚,问鼎顶级收藏的能力有限。随着中国提琴收藏藏家与市场的发展,奇美博物馆的钟岱廷曾表示过,据统计全世界3.5万美金以上的提琴,目前存世量大约在4.5万把左右。因此对于国内藏家来说,这个级别的制琴师出品,数量较为清晰,较容易开始理性收藏。“但值得留意的是,提琴收藏虽小众,业内交流活跃也是国内提琴收藏现状。”广东省提琴学会秘书长邓国雄表示,今年年初,就有价值5000万港币的斯氏提琴来到广州,成为藏家演奏家的一场春日雅聚。像这样的提琴雅聚、盲听比赛,提琴学会时常举办,不失为一种藏家交流乐趣。

保养是收藏门槛之一

虽然交流活跃,但提琴收藏仍然小众。入门以及保养的知识门槛高,这是一个现实的原因。

“在克雷莫纳提琴博物馆,每天早上开馆前,都要由一位专业馆长把所有琴拉一遍‘热身’,这一套‘广播体操’至少要个把小时。因为琴是一个力学结构,不能一直静止放在那里。为什么说‘弦乐越老越贵,管乐越新越贵’,因为木质的东西,经过两三百年的使用,声音干净而有力的程度,是新琴无法比拟的。再加上如果是名家使用,对提琴产生的震动会推动它到达更好的状态。所以国际收藏机构往往都会与演奏家合作,这对名琴也是一种动态保养。”伊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国内藏家从理念上或实力上,能做到类似这样程度专业保养的还很少。”圈内流传的一个例子,是曾有提琴收藏机构表示可以免费借给国内某著名演奏家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的顶级琴,但由于保养费用不菲,每年要带着琴去指定的国外机构做保养,最后演奏家觉得保养门槛过高难以承受而谢绝。由此可见虽然国内提琴爱好者在增加,但顶级琴收藏的发展仍算小众。

“国内藏家对于保养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我曾修复过一把1815年的英国老琴,从修复的状况来看,保养就没有做到位。甚至有裂缝被临时用医用胶布贴起来这样的做法,对琴的影响非常大。提琴之所以能成为收藏品,因为不同的人做出来的琴是有唯一性的,但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同样重要,后期的保养也会影响收藏价值。”

羊城晚报:近几年国内提琴收藏模式有何变化?

伊颖:我国台湾地区的奇美博物馆是亚洲最大提琴博物馆,收藏提琴数量世界最多。最令人钦佩的一点是,他们会免费提供名琴,借给台湾地区演奏家或学生比赛使用,这种收藏模式比较成熟地推动了提琴文化的发展。国内目前的提琴藏家、演奏家之间,交流活动也很频繁。但收藏模式还在逐渐成熟中。据我所知,2015年买下斯氏“杜庞将军”的藏家,也在向这种良性循环模式发展。

行家教路

价格炒作需看清 捡漏心理仍然存在

收藏误区: 国外旧琴迷信不止

“在国外比较成熟的提琴收藏市场,每位制琴大师不同时间段的琴,价格体系还是比较清晰的。”作为制琴师的中国乐器学会提琴制作师分会常务理事徐永成,曾两赴意大利克雷莫纳参加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并到bissolotti.morassi工作室参观学习。他对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国内提琴收藏,相比之下,价格体系不够透明。

“有些藏家迷信国外旧琴,价格脱离了实际。其实有一些在国外很普通很便宜的提琴,经过市场运作,变成‘有故事’的琴,以名琴的价格在卖。”邓国雄表示,这是因为,不少人还有一种“捡漏”的心态。但在西方发展成熟的提琴收藏市场中,“捡漏”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是一个正确的心态。“我有个朋友在欧洲淘了一把旧提琴回国,声音是不错,但后来希望转手时,根本达不到他所期望的所谓二三十万人民币的心理估价。”

入手提示:

声音、奖牌不是首要

“所以在判断要不要去收藏入手提琴的时候,声音不是最重要的。从来都是首先看制琴者,然后看工艺,声音在最后。”徐永成说,“因为了解不同的制琴师,就已经包含了琴的做工、状态、声音会是什么样的。“普及琴”中也有可能声音好,但并没有藏家心中所期望的收藏升值潜力。”采访时,徐永成找出一把琴向记者示范:“我见过不少七八十年的欧洲旧琴,声音有可能还不错,但行家一看,好琴的做法不是这样的。例如你可以看到琴腔的内弧很粗糙,没有做平整顺滑,有的连角木都没有,是直接粘起来的,在灯光下一眼就能看得出。”

国内制琴家现在有很多在国外拿奖,但专家表示,不能光看获奖来作为入手标准。“我国制琴师整体水平现在在提高,有将近20个人的一个比较核心的群体,比较接近国际一流水平。他们在各种国际比赛中都获了很多奖,评委对他们的制作工艺方面都很认可,并不是碰运气碰来的。”郑荃表示,“总的说起来,就是高水平的制作家,我们这个群体还不够。从数量上,比起国外还是有差距的。毕竟在文化传承上还稍嫌欠缺。提琴制作,要看到几代人的学派传承,消化成为制琴师自己的修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形成个人风格,体现个人技术的趣味。”

“欧洲是专业性比赛,比如说意大利比赛,你必须是相关专业行业的人,在当地的商会或相关机构注册或是持有证明。美国比赛是一个大众文化,业余的学生或爱好者都可以参加比赛,没有门槛,更多的强调个性化,强调创新。相对说起来欧洲例如意大利的奖数量非常少,只有金银铜三块奖牌,没有细分奖项。而且就这三块有时候还会空缺。而美国比赛项目比较细化,数量也比较多。当然,现在美国的比赛委员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进行一些制度改革,今后虽然发奖的范围仍然较宽广,但会控制金奖的数目。必须是所有的评委对这个作品全部认可,而不是单方面突出。”郑荃表示,“所以,不能光从比赛来衡量一个制琴师的体系和价值。”

羊城晚报:现代琴收藏中,如何看待不同的获奖作品?

徐永成:欧洲与美国的赛制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在美国,往往比赛项目分得很细,一把琴可以有工艺方面的奖,也可以光是声音上的奖。而欧洲比赛,以意大利为例,则更注重传统,要求更全面。一把琴首先盲选声音,再看各种做工,几轮筛过后,剩下的再挑选,能得奖的都是全面经得住考验的。我认识一位国外制琴师,在美国、欧洲不同比赛都拿过奖牌,但这样也只是证明了技术比较全面,而至于入手收藏,还要看很多别的因素。(林清清)

收藏 制作 藏家 提琴 琴师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